基督教如何創造西方世界
ふしぎなキリスト教
作者:橋爪大三郎、大澤真幸
出版社:如果出版 出版日期:2014
無論你是否信仰基督教,我們都不可避免會受到它的影響。
榮獲日本新書大賞,暢銷熱賣突破二十萬冊!
˙為什麼基督教所建立的西方文明可以席捲世界,創建出我們所居住的現代社會?
˙為什麼與基督教同時並存於世界的重要信仰文明,會一一失去引領世界的主導權?
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藝術,
各文明之間的競爭,最終是受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宗教性思考模式的左右。
日本著名宗教社會學者橋爪大三郎 Χ大澤真幸,
以最具挑戰性的思索,揭開你不知道的基督教文明底層,
讓你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從表面立即深入到最底部的精神層面。
˙在中世紀時期領先基督教的強大伊斯蘭文明,為何會在進入現代社會後被基督教文明打敗?
˙馬克斯主義號稱無神論,但它的架構其實和基督教一模一樣,也有一種宗教的態度。
˙為什麼信仰上帝的人,也能崇尚科學、相信進化論,同時為科學帶來長足的進步?
˙曾經把收取利息視為有罪的基督教,在哪裡發生了轉折,創立了資本主義?
˙為什麼大部份的宗教都會和世俗性產生衝突,而基督教卻能解決這個問題?
現今的世界不安,表面上看是地緣政治的衝突,
但從根本上看,是長期影響人心的宗教文化,塑造了各種不同的思考模式所引起,
即使我們對宗教抱持開放的態度,但那個思考模式依然無法改變。
一九四八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日本知名宗教社會學者。現為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著作有《初學構造主義》、《初學語言遊戲》(兩者皆為講談社現代新書)《了解世界的宗教社會學入門》(筑摩文庫)、《社會科學冒險》(洋泉社MC新書)、《「心」存在嗎?》(筑摩新書)等。
大澤真幸
一九五八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歷任千葉大學助教授、京都大學教授。著作有《國家主義的由來》(講談社,每日出版文化獎)、《不可能性的時代》(岩波新書)、《思考「正義」》(NHK出版新書)、《量子的社會哲學》(講談社)等。主掌思想月刊雜誌《THINKING「O」》(左右社)。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從事編輯、翻譯多年,現為專業譯者。
譯著有《喜樂京都》、《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一隻貓的巴黎研究》等。
榮獲日本新書大賞,暢銷熱賣突破二十萬冊!
˙為什麼基督教所建立的西方文明可以席捲世界,創建出我們所居住的現代社會?
˙為什麼與基督教同時並存於世界的重要信仰文明,會一一失去引領世界的主導權?
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藝術,
各文明之間的競爭,最終是受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宗教性思考模式的左右。
日本著名宗教社會學者橋爪大三郎 Χ大澤真幸,
以最具挑戰性的思索,揭開你不知道的基督教文明底層,
讓你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從表面立即深入到最底部的精神層面。
˙在中世紀時期領先基督教的強大伊斯蘭文明,為何會在進入現代社會後被基督教文明打敗?
˙馬克斯主義號稱無神論,但它的架構其實和基督教一模一樣,也有一種宗教的態度。
˙為什麼信仰上帝的人,也能崇尚科學、相信進化論,同時為科學帶來長足的進步?
˙曾經把收取利息視為有罪的基督教,在哪裡發生了轉折,創立了資本主義?
˙為什麼大部份的宗教都會和世俗性產生衝突,而基督教卻能解決這個問題?
現今的世界不安,表面上看是地緣政治的衝突,
但從根本上看,是長期影響人心的宗教文化,塑造了各種不同的思考模式所引起,
即使我們對宗教抱持開放的態度,但那個思考模式依然無法改變。
作者簡介:
橋爪大三郎一九四八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日本知名宗教社會學者。現為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著作有《初學構造主義》、《初學語言遊戲》(兩者皆為講談社現代新書)《了解世界的宗教社會學入門》(筑摩文庫)、《社會科學冒險》(洋泉社MC新書)、《「心」存在嗎?》(筑摩新書)等。
大澤真幸
一九五八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歷任千葉大學助教授、京都大學教授。著作有《國家主義的由來》(講談社,每日出版文化獎)、《不可能性的時代》(岩波新書)、《思考「正義」》(NHK出版新書)、《量子的社會哲學》(講談社)等。主掌思想月刊雜誌《THINKING「O」》(左右社)。
譯者簡介:
陳嫻若東吳大學日文系畢,從事編輯、翻譯多年,現為專業譯者。
譯著有《喜樂京都》、《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一隻貓的巴黎研究》等。
章節試閱
第三部 西方是如何建立的
6.伊斯蘭是過去的領先者
大澤 可是,現代化是什麼呢?韋伯理性化地看見了它的本質。先把「理性化(或理性)是什麼?」這個哲學問題放在一邊,暫且先學韋伯,試著思考一下現代化這種將各領域理性化的過程。如此一來,就會發現伊斯蘭教比基督教更理性化。然而,為什麼在理性化的進程中,基督教(天主教)圈掌握了主導權呢?
從歷史上看,直到中世紀為止,伊斯蘭圈一直走在天主教世界前面。無論是技術面、哲學或思想面,大抵都是伊斯蘭圈更為先進。到了中世紀後半,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從伊斯蘭圈逆向傳回天主教世界,大幅拉高基督教神學的水準,這個事實即顯示了伊斯蘭圈領先的程度。逆轉的徵兆出現在十六世紀左右,也就是大航海時代,或者從宗教上來說,是宗教改革的時代。
為什麼首尾一貫性極高的理性化宗教──伊斯蘭教,而且到中世紀為止一直遙遙領先的伊斯蘭教,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最後卻被基督教奪走了主導權呢?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橋爪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首先,說到宗教上的首尾一貫性,若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競爭,伊斯蘭教比較容易獲得民眾信服吧。
大澤 是啊。如果讓他們各自出示教義,請民眾選擇較有說服力的,怎麼看都是基督教較為不利啊。復活啦、神子啦、三位一體啦,他們有太多必須超越的障礙。事實上,從信徒的數量來看,伊斯蘭教的規模十分驚人。所以,只因為基督教擁有不僅只是單純有信徒的附加影響力,勝負便翻轉過來了。
橋爪 關於基督教的優勢,可以舉出很多呀。宗教改革是重點,發現新大陸是重點,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工業革命是重點,資本主義也是重點。
但是,如果我們從最根本的地方,取出最關鍵的重點,那就是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創造法律。
大澤 因為他們沒有律法之類的東西吧。
橋爪 在宗教法(不論是猶太法還是伊斯蘭法)的傳統下,創建法律的主體(立法者)是神,God創建法律。人雖然也能創造法,但不能創造神的法。人所創造的法,是比神之法低階的法。舉例來說,若神創造的是「憲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那麼人就只能創造「東京都公安條例」或「財務省局長通知」等。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基督教為什麼能自由創造法律呢?因為基督教原先並沒有立法。初期教會只是羅馬帝國的一般團體,沒有力量創建法,法律,就遵守羅馬帝國的法吧。羅馬帝國與基督教沒有關係,是異教徒的團體,所以他們的法律是世俗法。但,羅馬帝國滅亡了,那麼,日耳曼有日耳曼的習慣法,遵從日耳曼的習慣法吧、遵從英國的普通法吧。如果說那種法律已經過時了,那麼,我們自己創造新的法律吧。代表齊聚議會來立法吧,於是,開始了議會制民主主義。
社會能不能現代化的一大關鍵,在於能不能自由創造新法律。基督教社會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若想到要開銀行、賺利息、為企業設定現金存款帳戶,讓他們簽支票、貼現票據之類的,這需要相當複雜的法律操作。猶太人想的是,猶太法中有寫嗎?伊斯蘭教徒最先想到的是,《古蘭經》裡有寫嗎?聖行中有寫嗎?從伊斯蘭教法來看正確嗎?基督教徒不考慮這些。基督教徒想的是目的:我們想做什麼?然後是,它有沒有被禁止?沒有被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思考目的、思考手段,建立實現的行程表。我們最近常看到的議定書或宣言,都是基督教徒的做事風格。
……(略)
12自然科學的誕生
橋爪 自然科學為什麼會從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中孕育出來呢?就如前面敘述過的,因為第一,人對理性產生了信賴;而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他們堅信世界是由神所創造的。這兩點猶如自然科學的兩個車輪。
若說神創造世界,物理現象、化學現象或生物現象,都是神創造出來的自然,但神已經不在那裡了,世界只是神創造之後留下的痕跡。這怎麼解釋呢?我們可以用日本的神道來思考。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植物和動物,都有它們的神,對吧?若是在山上挖洞,進行對自然實驗、觀察,就會和神起衝突。神會說,不准你們這麼做。日本進行工程時一定會進行「地鎮祭」。從前如果不做這些事不會開工吧。
大澤 嗯,姑且乞求饒恕的意思吧,求神不要生氣。
橋爪 對對。而在一神教中,神創造世界之後就離開了。世界之中什麼神也沒有,人是最偉大的。人信仰、服從神雖然重要,但對神創造的這個世界,人是有主權的。其實主權是在神手上,但神將它委託給了人。成了空房子的地球,人類有管理、監督的權限,這權限中包含了自由使用權。比方說鯨有大量油脂,如果要取牠的油,人可以捕捉鯨魚製作蠟燭,也可以去挖煤……這些事只有基督徒能做。
世界雖然是神所創造,但之後就只是物質。在純粹是物質的世界中心,是擁有理性的人類,自然科學是從這層認知開始的。這種認知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因此基督徒,尤其是特別虔誠的基督徒,會成為優秀的自然科學家。優秀的佛教徒或優秀的儒教官員等,就算對自然抱持興趣,也不會成為自然科學家。
大澤 重點是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是做為前提的思考模式吧。
橋爪 是的。
大澤 基本上,我想您說得都正確。但我可以再稍稍插進一個問題嗎?
您剛才為我們說明了一神教世界觀與自然科學態度的關係。但是,一神教始於猶太教,後來有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麼,為什麼猶太教或伊斯蘭教不會產生體系性的自然科學呢?剛才也提到過,差不多在中世紀時期,伊斯蘭文化相當先進,如鍊金術等,這些聯結到今日自然科學的知識上,看起來都比歐洲進步得多,所以我覺得實在難以想像。
此外,同樣在基督教裡,出現自然科學思考方式的,不是東方正教,而是為反抗天主教而起步的新教。自然科學是與新教在西歐的擴展攜手闊步,爆發般地誕生出來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在一神教中再做進一步區分嗎?
橋爪 基督教與猶太教、伊斯蘭教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被這個世界丟棄的。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有宗教法(也就是神對世界上人類的關照),所以優秀的知識分子,首先會思考這部宗教法的闡釋和發展。相對於此,基督教因為沒有宗教法,對於該怎麼生活才算順服神的意思,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有的人祈禱過日子,有人研究神學,有人發展哲學和自然科學,必須思考各種創意。尤其是宗教改革,更是給了自然科學一個跳板。
新教徒把神絕對化。若是把神絕對化,在面對物質世界時,也能讓具備理性的自己絕對化。可以說操縱理性的自己,會成為神的複製品。自然科學就是透過理性與神對話的方法之一;若是在數學領域,便是類似笛卡兒的思考方式,藉著公理體系,開始重建數學;在政治領域,則是絕對王政或主權國家的思考方式。這些全都系出同源。不仰賴教會的權威,只依靠自己的理性,在這點上,新教比天主教能更容易地使這些科學認真發展。
大澤 很有道理呢。
我再稍微補充一下。若把近代的自然科學世界觀,與從前的世界觀相比,任何人都能立刻注意到,他們最大的不同在於真理的基準。若是在中世紀,基準是文本。亞里斯多德這樣說過、《聖經》上這麼寫等等。但是在現代的自然科學中,那些不能成為基準,所以才出現了經驗科學。如果我們換個說法,不同之處就在於神的真正意圖,是在《聖經》等文本中,還是在自然之中。
如同一直以來的討論主題,在基督教領域裡,《聖經》相當曖昧不明,如果是這樣,探求神直接創造的自然,也許比探求神的意圖要更有優先權。實際上,伽利略.伽利萊──他可算是科學革命初期的中心人物──好像在哪裡寫過這樣的話:「亞里斯多德主義者認為真理在『故事書』中,但自然才是真正偉大的書。」總之,自然,是比《聖經》更祟高的聖經。
13.世俗價值的起源
大澤 接下來我想問的,剛才您已經回答一半了。雖然我是從自然科學面切入,但關於社會、政治方面,是否也是相同的道理呢?
舉例來說,主權、人權,以及現代民主主義等,一般都認為這些概念獨立於宗教之外,或是脫離了宗教色彩。實際上,只要伊斯蘭世界的某國,一採取忠實伊斯蘭教的制度或政策,西方諸國便大加批判:「那種神權政治的玩意行不通。應該讓人權、自由、民主主義等世俗的價值優先。」為了排斥宗教而利用這些概念。
但是,這些脫離宗教色彩的概念本身,難道不就是基督教的產物嗎?
橋爪 確實如此。現在所說的主權或國家等概念,都是神的類比。
例如,現代國家全都有立法權,握有立法權即是神的類比。基督徒沒有基督教法,便遵從地方的世俗法,這是延伸而來的思考。
人權也是,它有神經由自然法賜予人們權利的意義。國家不能搶走神賜予的權利,所以在憲法中立下人權條款,清清楚楚地載明這一點。若問自然法是何時制定的呢?應該是與開天闢地同一時間。因此,稱為自然法(Nature,神創造之後的自然)。為什麼基督教徒刻意非想出個自然法不可呢?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宗教法。如果全都仰仗世俗法,很可能無法保護基督教徒的權利。
基督教也給了市場機制一個獨特的定義。剛開始,基督教對市場機制抱持懷疑,不讓商品價格自由決定。中世紀有公正價格(just price)這種機制。像鞋子多少錢,麵包多少錢,價格按傳統決定,藉這個規定來保護各行各業。價格若聽任供需關係決定,那麼黑心商人必定大賺其錢。所以,當亞當.史密斯提出若由「看不見的手」運作在依供需關係決定商品價格的市場機制上,就能使之正當化時,我們可以了解這在當時是多麼革命性的理論。若能如此,以低廉價格生產人民需要的物品,是正確且大家所期待的,勤奮工作增加生產也是大家期待的。若沒有這個邏輯,資本主義恐怕無法成立吧?
大澤 沒錯。基督教成為資本主義貨幣經濟或市場成立的驅動力,細想起來,也是歷史的驚奇之一。我經常會想,為什麼伊斯蘭教不能產生現代資本主義呢?
畢竟,穆罕默德自己就是商人。一般認為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聽聞神的聲音,然後寫成《古蘭經》。從第三者的觀點來看,《古蘭經》有很多地方洗練地表現出商人的正義與公正。從這層意義來說,《古蘭經》對商人來說,有其容易接受、認同的一面,所以感覺上伊斯蘭教才比較可能出現資本主義。然而,歷史並不是這麼走的。
……(略)
17.基督教文明的未來走向
大澤 到這裡為止,我們確認了成為現代社會最基層的制度、概念和態度。這些乍看雖像是脫離基督教而存在的,但卻是在深厚的基督教前提中建立的。
換言之,不管大家是否自覺到,但我們是活在深植基督教世界觀的社會裡。
那麼,今後,這個深受基督教影響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這是我最後的問題。
在全球化之中,處在基督教傳統中的西方文明,與不同背景的文明,比方說伊斯蘭文明就是一例,中國也是,日本的話,我不確定算不算得上是文明──但亨廷頓在《文明衝突論》中暫且也把日本算入一個文明──總之,與這些不同文明交會、也有些衝突,因而衍生出種種問題。
處在這種狀況中,源於基督教的現代文明今後會走向何方?繼而,它還能徹底地貫徹這個理論嗎?還是透過與異文明的交會和衝突,而變得具相對性,從基幹之處產生變化呢?對它的未來您有什麼展望?
橋爪 如果要舉出幾個不同於基督教世界的地區,大致來分有伊斯蘭世界、印度世界、中國世界。各個地區都有自己固有的思想,不可能輕易改變。因為各地也都有傳統的社會習俗。只是因為有歐洲—美國聯盟(基督教文明)的實質標準在,所以現在也融合了進來。
結果就是中國與印度最近進入資本主義模式,中國獲得相當的成功,印度也有相對的成功。起步較晚的是伊斯蘭。伊斯蘭世界不擅長製造業,對製作物品不太有興趣,這是最大的原因。像日本人就花了很大的心力在製作物品上。
大澤 的確,回想起來,幾乎沒有伊斯蘭製造產業的印象。這是為什麼呢?
橋爪 第一,他們在商業上太有才華了。
大澤 這可能與禁止偶像崇拜有關嗎?
橋爪 日本人擅長製造物品,與泛靈說有關。日本人對機器人完全沒有抗拒感,認為物體裡都住著某種靈魂,所以會把機器人取名「小百惠」,與之一起生活。中國或印度對製造物都沒有這麼人物不分。在他們的世界,懂得思考的人遠比製造物的人偉大,所以製造物品的人的社會地位沒那麼高。然而,他們的手藝並非太差,也並不討厭製造物品。在日本,製造物品的人社會評價最高。
伊斯蘭世界不擅長製造物品,可能是厭惡吧。原因我不太清楚,不過也許有可能是因為《古蘭經》太過文學性,寫得太精彩了,所以我想會不會是《古蘭經》的精神世界魅力太強的關係呢。因此,《古蘭經》激發的文學等等也非常卓越。此外,立基於《古蘭經》的法學也精湛出色,政治也相當完備,生意、商業也很好,但是製造業便相形見絀。《古蘭經》描繪的是徹底的一神教世界,所以沒有允許物體有靈魂存在的空間。
大澤 有道理。日本製造物的能力精湛,真的就如您所說的那樣。日本工匠、技術人員想要製造完美物品的熱情,十分驚人。物品中有靈魂,認為它不只是單純的物,這種應對態度,令人感覺到技術的登峰造極。於是製造業突飛猛進,這種近似御宅族式的究極方法,彷彿與日本人走向世界的方法有關。
關於伊斯蘭方面,總覺得他們還是受到禁止偶像崇拜的影響。從一神教來看,為製出好物品而高興,恐怕已經是有點褻瀆了。所以,也許在伊斯蘭精神中,很難迸發出對製造物品的熱情吧。
印度教與儒教雖然沒有到那種地步,但如您所說,他們確實會傾向思考比製造偉大的觀念。
橋爪 為了走向現代化,第一要務是創建法律。而日本對創建法律並不排斥,討論有了共識,就把它變成規則是日本悠久的傳統,所以無論什麼都能成為法律。但是它與一神教沒有關係,所以是以人的便利為優先。
首先,日本人認為,若不交付討論,便無法接受。日本人衷心認為自己不同意的法律,沒有服從的必要。憲法的話,嗯,姑且認同。國會是個以立法為職的行業,所以也不能反對他們立法,但是其他行業的人會認為「能不能不要立一些妨礙我們的法律?」行政單位也成了一種行業,霞關的人會在霞關,思考如何建立一些不涉及國會的規則。他們會說,請別阻擾我們立規(他們不說法律,而用省令等其他的名字)、請全權交託給公所。然而,第一線的人會希望霞關別太多管閒事。換句話說,第一線也都會建立自己的規則。就像這樣,規則滿天飛,時而完成時而消失,這與法的統治有極大的不同。並非意味著反對法的統治,而是不太了解法的統治。無法施行法的統治,便是日本的特點。
中國人也不排斥建立規則。很早以前人們就創建法律傳承了下來。因此,也為了改革開放、走資本主義路線,歡歡喜喜地訂了許多法律。不過中國也發生類似的問題,出現不希望中央凡事都管的地方主權現象。不過問題不大。
印度人也不抗拒立法。印度有議會,民主主義也相對穩固,已可自由地創建法律。
對立法最排斥的是伊斯蘭,那是因為伊斯蘭法太完善的關係。若要建立牴觸伊斯蘭法的法律,就得拿出像樣的藉口才行。在伊斯蘭世界有的國家有議會,有的沒有,也有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本來就不是民主主義,也不是其他主義的國家。伊斯蘭法與現代化所需的議會立法行為,是個無法整合的關係。
另一個現代化的原動力──市場經濟又如何呢?市場是個將資本或勞力等資源,最有效率而快速分配到各個必要部門的機制。少了市場,就不可能現代化。伊斯蘭對市場經濟比較有適應性,因為穆罕默德原本就是商人。但是,有利息的問題。基本教義派堅持遵行禁止利息的伊斯蘭法,所以波斯灣沿岸各國設立了許多無利息銀行。
印度有身分制度,勞力市場完全不開放。勞力市場不開放,就算製造業想興起,也沒有人手從事製造業。IT方面倒沒有問題,到了後工業化時代,印度的發展也加速了。
中國的市場雖然沒問題,但由於政治還沒有開放,所以政治與市場經濟沒辦法順利分離。此外,農民數量龐大,他們因戶籍(戶口)的關係,限制了行動自由。不能以對等立場參與市場經濟。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再花數十載的工夫,所以在這段期間,並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管理下,令世人驚異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經濟。中國共產黨在管理期間,無法承認私人的所有權,沒有絕對所有權的市場經濟,就不是市場經濟。然而中國就以這種奇妙的狀態,加入全球經濟,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全球經濟在維持這種奇妙狀態下繼續發展,歐洲—美國連盟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而承認,就表示它將受到那裡帶來的影響。基督教文明承認非基督教文明的規則,並且不得不接受那裡帶來的影響。
這種狀況和十九世紀殖民時代完全不同。在殖民時代,全球化規則就是基督教文明,你非接受不可,不准有異議。而且,只要不會干擾到殖民政策,他們還擺出「你們想用地方規則來處理自己的事,儘管請便。只是也許你們的現代化會落後哦」的態度。用的是雙重標準。
現在已經沒有雙重標準的藩籬,大家各憑本事決勝負。中國企業買下IBM的電腦部門,中國取得大量美國公債,買下歐洲財政破產國家的公債。此外,連日本或美國的企業也逐步被中國企業所收購,等你回神才發現老闆是中國人。到了那個地步,中國人的思想理路,就會影響基督教徒。而這個新的局面,應該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基調吧。
6.伊斯蘭是過去的領先者
大澤 可是,現代化是什麼呢?韋伯理性化地看見了它的本質。先把「理性化(或理性)是什麼?」這個哲學問題放在一邊,暫且先學韋伯,試著思考一下現代化這種將各領域理性化的過程。如此一來,就會發現伊斯蘭教比基督教更理性化。然而,為什麼在理性化的進程中,基督教(天主教)圈掌握了主導權呢?
從歷史上看,直到中世紀為止,伊斯蘭圈一直走在天主教世界前面。無論是技術面、哲學或思想面,大抵都是伊斯蘭圈更為先進。到了中世紀後半,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從伊斯蘭圈逆向傳回天主教世界,大幅拉高基督教神學的水準,這個事實即顯示了伊斯蘭圈領先的程度。逆轉的徵兆出現在十六世紀左右,也就是大航海時代,或者從宗教上來說,是宗教改革的時代。
為什麼首尾一貫性極高的理性化宗教──伊斯蘭教,而且到中世紀為止一直遙遙領先的伊斯蘭教,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最後卻被基督教奪走了主導權呢?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橋爪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首先,說到宗教上的首尾一貫性,若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競爭,伊斯蘭教比較容易獲得民眾信服吧。
大澤 是啊。如果讓他們各自出示教義,請民眾選擇較有說服力的,怎麼看都是基督教較為不利啊。復活啦、神子啦、三位一體啦,他們有太多必須超越的障礙。事實上,從信徒的數量來看,伊斯蘭教的規模十分驚人。所以,只因為基督教擁有不僅只是單純有信徒的附加影響力,勝負便翻轉過來了。
橋爪 關於基督教的優勢,可以舉出很多呀。宗教改革是重點,發現新大陸是重點,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工業革命是重點,資本主義也是重點。
但是,如果我們從最根本的地方,取出最關鍵的重點,那就是基督教徒可以自由創造法律。
大澤 因為他們沒有律法之類的東西吧。
橋爪 在宗教法(不論是猶太法還是伊斯蘭法)的傳統下,創建法律的主體(立法者)是神,God創建法律。人雖然也能創造法,但不能創造神的法。人所創造的法,是比神之法低階的法。舉例來說,若神創造的是「憲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那麼人就只能創造「東京都公安條例」或「財務省局長通知」等。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基督教為什麼能自由創造法律呢?因為基督教原先並沒有立法。初期教會只是羅馬帝國的一般團體,沒有力量創建法,法律,就遵守羅馬帝國的法吧。羅馬帝國與基督教沒有關係,是異教徒的團體,所以他們的法律是世俗法。但,羅馬帝國滅亡了,那麼,日耳曼有日耳曼的習慣法,遵從日耳曼的習慣法吧、遵從英國的普通法吧。如果說那種法律已經過時了,那麼,我們自己創造新的法律吧。代表齊聚議會來立法吧,於是,開始了議會制民主主義。
社會能不能現代化的一大關鍵,在於能不能自由創造新法律。基督教社會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若想到要開銀行、賺利息、為企業設定現金存款帳戶,讓他們簽支票、貼現票據之類的,這需要相當複雜的法律操作。猶太人想的是,猶太法中有寫嗎?伊斯蘭教徒最先想到的是,《古蘭經》裡有寫嗎?聖行中有寫嗎?從伊斯蘭教法來看正確嗎?基督教徒不考慮這些。基督教徒想的是目的:我們想做什麼?然後是,它有沒有被禁止?沒有被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思考目的、思考手段,建立實現的行程表。我們最近常看到的議定書或宣言,都是基督教徒的做事風格。
……(略)
12自然科學的誕生
橋爪 自然科學為什麼會從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中孕育出來呢?就如前面敘述過的,因為第一,人對理性產生了信賴;而另一件重要的事是,他們堅信世界是由神所創造的。這兩點猶如自然科學的兩個車輪。
若說神創造世界,物理現象、化學現象或生物現象,都是神創造出來的自然,但神已經不在那裡了,世界只是神創造之後留下的痕跡。這怎麼解釋呢?我們可以用日本的神道來思考。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植物和動物,都有它們的神,對吧?若是在山上挖洞,進行對自然實驗、觀察,就會和神起衝突。神會說,不准你們這麼做。日本進行工程時一定會進行「地鎮祭」。從前如果不做這些事不會開工吧。
大澤 嗯,姑且乞求饒恕的意思吧,求神不要生氣。
橋爪 對對。而在一神教中,神創造世界之後就離開了。世界之中什麼神也沒有,人是最偉大的。人信仰、服從神雖然重要,但對神創造的這個世界,人是有主權的。其實主權是在神手上,但神將它委託給了人。成了空房子的地球,人類有管理、監督的權限,這權限中包含了自由使用權。比方說鯨有大量油脂,如果要取牠的油,人可以捕捉鯨魚製作蠟燭,也可以去挖煤……這些事只有基督徒能做。
世界雖然是神所創造,但之後就只是物質。在純粹是物質的世界中心,是擁有理性的人類,自然科學是從這層認知開始的。這種認知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因此基督徒,尤其是特別虔誠的基督徒,會成為優秀的自然科學家。優秀的佛教徒或優秀的儒教官員等,就算對自然抱持興趣,也不會成為自然科學家。
大澤 重點是生活的方式,或者說是做為前提的思考模式吧。
橋爪 是的。
大澤 基本上,我想您說得都正確。但我可以再稍稍插進一個問題嗎?
您剛才為我們說明了一神教世界觀與自然科學態度的關係。但是,一神教始於猶太教,後來有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那麼,為什麼猶太教或伊斯蘭教不會產生體系性的自然科學呢?剛才也提到過,差不多在中世紀時期,伊斯蘭文化相當先進,如鍊金術等,這些聯結到今日自然科學的知識上,看起來都比歐洲進步得多,所以我覺得實在難以想像。
此外,同樣在基督教裡,出現自然科學思考方式的,不是東方正教,而是為反抗天主教而起步的新教。自然科學是與新教在西歐的擴展攜手闊步,爆發般地誕生出來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在一神教中再做進一步區分嗎?
橋爪 基督教與猶太教、伊斯蘭教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是被這個世界丟棄的。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有宗教法(也就是神對世界上人類的關照),所以優秀的知識分子,首先會思考這部宗教法的闡釋和發展。相對於此,基督教因為沒有宗教法,對於該怎麼生活才算順服神的意思,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有的人祈禱過日子,有人研究神學,有人發展哲學和自然科學,必須思考各種創意。尤其是宗教改革,更是給了自然科學一個跳板。
新教徒把神絕對化。若是把神絕對化,在面對物質世界時,也能讓具備理性的自己絕對化。可以說操縱理性的自己,會成為神的複製品。自然科學就是透過理性與神對話的方法之一;若是在數學領域,便是類似笛卡兒的思考方式,藉著公理體系,開始重建數學;在政治領域,則是絕對王政或主權國家的思考方式。這些全都系出同源。不仰賴教會的權威,只依靠自己的理性,在這點上,新教比天主教能更容易地使這些科學認真發展。
大澤 很有道理呢。
我再稍微補充一下。若把近代的自然科學世界觀,與從前的世界觀相比,任何人都能立刻注意到,他們最大的不同在於真理的基準。若是在中世紀,基準是文本。亞里斯多德這樣說過、《聖經》上這麼寫等等。但是在現代的自然科學中,那些不能成為基準,所以才出現了經驗科學。如果我們換個說法,不同之處就在於神的真正意圖,是在《聖經》等文本中,還是在自然之中。
如同一直以來的討論主題,在基督教領域裡,《聖經》相當曖昧不明,如果是這樣,探求神直接創造的自然,也許比探求神的意圖要更有優先權。實際上,伽利略.伽利萊──他可算是科學革命初期的中心人物──好像在哪裡寫過這樣的話:「亞里斯多德主義者認為真理在『故事書』中,但自然才是真正偉大的書。」總之,自然,是比《聖經》更祟高的聖經。
13.世俗價值的起源
大澤 接下來我想問的,剛才您已經回答一半了。雖然我是從自然科學面切入,但關於社會、政治方面,是否也是相同的道理呢?
舉例來說,主權、人權,以及現代民主主義等,一般都認為這些概念獨立於宗教之外,或是脫離了宗教色彩。實際上,只要伊斯蘭世界的某國,一採取忠實伊斯蘭教的制度或政策,西方諸國便大加批判:「那種神權政治的玩意行不通。應該讓人權、自由、民主主義等世俗的價值優先。」為了排斥宗教而利用這些概念。
但是,這些脫離宗教色彩的概念本身,難道不就是基督教的產物嗎?
橋爪 確實如此。現在所說的主權或國家等概念,都是神的類比。
例如,現代國家全都有立法權,握有立法權即是神的類比。基督徒沒有基督教法,便遵從地方的世俗法,這是延伸而來的思考。
人權也是,它有神經由自然法賜予人們權利的意義。國家不能搶走神賜予的權利,所以在憲法中立下人權條款,清清楚楚地載明這一點。若問自然法是何時制定的呢?應該是與開天闢地同一時間。因此,稱為自然法(Nature,神創造之後的自然)。為什麼基督教徒刻意非想出個自然法不可呢?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宗教法。如果全都仰仗世俗法,很可能無法保護基督教徒的權利。
基督教也給了市場機制一個獨特的定義。剛開始,基督教對市場機制抱持懷疑,不讓商品價格自由決定。中世紀有公正價格(just price)這種機制。像鞋子多少錢,麵包多少錢,價格按傳統決定,藉這個規定來保護各行各業。價格若聽任供需關係決定,那麼黑心商人必定大賺其錢。所以,當亞當.史密斯提出若由「看不見的手」運作在依供需關係決定商品價格的市場機制上,就能使之正當化時,我們可以了解這在當時是多麼革命性的理論。若能如此,以低廉價格生產人民需要的物品,是正確且大家所期待的,勤奮工作增加生產也是大家期待的。若沒有這個邏輯,資本主義恐怕無法成立吧?
大澤 沒錯。基督教成為資本主義貨幣經濟或市場成立的驅動力,細想起來,也是歷史的驚奇之一。我經常會想,為什麼伊斯蘭教不能產生現代資本主義呢?
畢竟,穆罕默德自己就是商人。一般認為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聽聞神的聲音,然後寫成《古蘭經》。從第三者的觀點來看,《古蘭經》有很多地方洗練地表現出商人的正義與公正。從這層意義來說,《古蘭經》對商人來說,有其容易接受、認同的一面,所以感覺上伊斯蘭教才比較可能出現資本主義。然而,歷史並不是這麼走的。
……(略)
17.基督教文明的未來走向
大澤 到這裡為止,我們確認了成為現代社會最基層的制度、概念和態度。這些乍看雖像是脫離基督教而存在的,但卻是在深厚的基督教前提中建立的。
換言之,不管大家是否自覺到,但我們是活在深植基督教世界觀的社會裡。
那麼,今後,這個深受基督教影響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這是我最後的問題。
在全球化之中,處在基督教傳統中的西方文明,與不同背景的文明,比方說伊斯蘭文明就是一例,中國也是,日本的話,我不確定算不算得上是文明──但亨廷頓在《文明衝突論》中暫且也把日本算入一個文明──總之,與這些不同文明交會、也有些衝突,因而衍生出種種問題。
處在這種狀況中,源於基督教的現代文明今後會走向何方?繼而,它還能徹底地貫徹這個理論嗎?還是透過與異文明的交會和衝突,而變得具相對性,從基幹之處產生變化呢?對它的未來您有什麼展望?
橋爪 如果要舉出幾個不同於基督教世界的地區,大致來分有伊斯蘭世界、印度世界、中國世界。各個地區都有自己固有的思想,不可能輕易改變。因為各地也都有傳統的社會習俗。只是因為有歐洲—美國聯盟(基督教文明)的實質標準在,所以現在也融合了進來。
結果就是中國與印度最近進入資本主義模式,中國獲得相當的成功,印度也有相對的成功。起步較晚的是伊斯蘭。伊斯蘭世界不擅長製造業,對製作物品不太有興趣,這是最大的原因。像日本人就花了很大的心力在製作物品上。
大澤 的確,回想起來,幾乎沒有伊斯蘭製造產業的印象。這是為什麼呢?
橋爪 第一,他們在商業上太有才華了。
大澤 這可能與禁止偶像崇拜有關嗎?
橋爪 日本人擅長製造物品,與泛靈說有關。日本人對機器人完全沒有抗拒感,認為物體裡都住著某種靈魂,所以會把機器人取名「小百惠」,與之一起生活。中國或印度對製造物都沒有這麼人物不分。在他們的世界,懂得思考的人遠比製造物的人偉大,所以製造物品的人的社會地位沒那麼高。然而,他們的手藝並非太差,也並不討厭製造物品。在日本,製造物品的人社會評價最高。
伊斯蘭世界不擅長製造物品,可能是厭惡吧。原因我不太清楚,不過也許有可能是因為《古蘭經》太過文學性,寫得太精彩了,所以我想會不會是《古蘭經》的精神世界魅力太強的關係呢。因此,《古蘭經》激發的文學等等也非常卓越。此外,立基於《古蘭經》的法學也精湛出色,政治也相當完備,生意、商業也很好,但是製造業便相形見絀。《古蘭經》描繪的是徹底的一神教世界,所以沒有允許物體有靈魂存在的空間。
大澤 有道理。日本製造物的能力精湛,真的就如您所說的那樣。日本工匠、技術人員想要製造完美物品的熱情,十分驚人。物品中有靈魂,認為它不只是單純的物,這種應對態度,令人感覺到技術的登峰造極。於是製造業突飛猛進,這種近似御宅族式的究極方法,彷彿與日本人走向世界的方法有關。
關於伊斯蘭方面,總覺得他們還是受到禁止偶像崇拜的影響。從一神教來看,為製出好物品而高興,恐怕已經是有點褻瀆了。所以,也許在伊斯蘭精神中,很難迸發出對製造物品的熱情吧。
印度教與儒教雖然沒有到那種地步,但如您所說,他們確實會傾向思考比製造偉大的觀念。
橋爪 為了走向現代化,第一要務是創建法律。而日本對創建法律並不排斥,討論有了共識,就把它變成規則是日本悠久的傳統,所以無論什麼都能成為法律。但是它與一神教沒有關係,所以是以人的便利為優先。
首先,日本人認為,若不交付討論,便無法接受。日本人衷心認為自己不同意的法律,沒有服從的必要。憲法的話,嗯,姑且認同。國會是個以立法為職的行業,所以也不能反對他們立法,但是其他行業的人會認為「能不能不要立一些妨礙我們的法律?」行政單位也成了一種行業,霞關的人會在霞關,思考如何建立一些不涉及國會的規則。他們會說,請別阻擾我們立規(他們不說法律,而用省令等其他的名字)、請全權交託給公所。然而,第一線的人會希望霞關別太多管閒事。換句話說,第一線也都會建立自己的規則。就像這樣,規則滿天飛,時而完成時而消失,這與法的統治有極大的不同。並非意味著反對法的統治,而是不太了解法的統治。無法施行法的統治,便是日本的特點。
中國人也不排斥建立規則。很早以前人們就創建法律傳承了下來。因此,也為了改革開放、走資本主義路線,歡歡喜喜地訂了許多法律。不過中國也發生類似的問題,出現不希望中央凡事都管的地方主權現象。不過問題不大。
印度人也不抗拒立法。印度有議會,民主主義也相對穩固,已可自由地創建法律。
對立法最排斥的是伊斯蘭,那是因為伊斯蘭法太完善的關係。若要建立牴觸伊斯蘭法的法律,就得拿出像樣的藉口才行。在伊斯蘭世界有的國家有議會,有的沒有,也有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本來就不是民主主義,也不是其他主義的國家。伊斯蘭法與現代化所需的議會立法行為,是個無法整合的關係。
另一個現代化的原動力──市場經濟又如何呢?市場是個將資本或勞力等資源,最有效率而快速分配到各個必要部門的機制。少了市場,就不可能現代化。伊斯蘭對市場經濟比較有適應性,因為穆罕默德原本就是商人。但是,有利息的問題。基本教義派堅持遵行禁止利息的伊斯蘭法,所以波斯灣沿岸各國設立了許多無利息銀行。
印度有身分制度,勞力市場完全不開放。勞力市場不開放,就算製造業想興起,也沒有人手從事製造業。IT方面倒沒有問題,到了後工業化時代,印度的發展也加速了。
中國的市場雖然沒問題,但由於政治還沒有開放,所以政治與市場經濟沒辦法順利分離。此外,農民數量龐大,他們因戶籍(戶口)的關係,限制了行動自由。不能以對等立場參與市場經濟。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再花數十載的工夫,所以在這段期間,並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管理下,令世人驚異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經濟。中國共產黨在管理期間,無法承認私人的所有權,沒有絕對所有權的市場經濟,就不是市場經濟。然而中國就以這種奇妙的狀態,加入全球經濟,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全球經濟在維持這種奇妙狀態下繼續發展,歐洲—美國連盟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而承認,就表示它將受到那裡帶來的影響。基督教文明承認非基督教文明的規則,並且不得不接受那裡帶來的影響。
這種狀況和十九世紀殖民時代完全不同。在殖民時代,全球化規則就是基督教文明,你非接受不可,不准有異議。而且,只要不會干擾到殖民政策,他們還擺出「你們想用地方規則來處理自己的事,儘管請便。只是也許你們的現代化會落後哦」的態度。用的是雙重標準。
現在已經沒有雙重標準的藩籬,大家各憑本事決勝負。中國企業買下IBM的電腦部門,中國取得大量美國公債,買下歐洲財政破產國家的公債。此外,連日本或美國的企業也逐步被中國企業所收購,等你回神才發現老闆是中國人。到了那個地步,中國人的思想理路,就會影響基督教徒。而這個新的局面,應該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基調吧。
作者序
前言
所謂「我們的社會」,從廣義且最基本的部分來理解,就是指「現代社會」。那麼,「現代」或者「現代社會」又是什麼?概括來說,現代就是西方式的社會文化成為全球標準的狀態。因而,若我們不先思考什麼是「西方」,就無法了解現在「我們的社會」究竟是什麼,也不明白現在遭遇的基本困難是什麼。
那麼,成為現代根基的西方是什麼呢?當然,為西方文明主體奠定基礎的特徵和歷史條件有很多,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它的核心是基督教。「基督教」一詞說來簡單,但內部脈絡錯綜複雜。在對談中我們會提到,雖然只是大致區分,基督教又可分為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基督教(天主教),與稱為東正教的東方基督教。西方文明主體的直接源頭是西方基督教,所以我們姑且稱它為「基督教」。而所謂「西方」,說穿了,就是基督教式的文明。總而言之,「西方」是個即使已世俗化,但基督教根源依然發揮很大作用的社會。
現代化,就是西方將源自於基督教的種種思想、制度、事物等概念,傳播至西方之外,並為西方外社會逐漸接納的過程。若從大方向來看,可以這麼說。
然而,理解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卻有很大的困難。借用從前我與橋爪大三郎先生私底下的討論,若是我們在現在已進臻到某種程度現代化的社會中,用類似IQ指數,調查人們對做為現代根源的基督教「不了解的程度」,日本人恐怕會拿第一名。這並不是因為日本人的頭腦特別笨,並非如此,而是日本人生活在與基督教不太有關係的文化傳統中。
我們先以伊斯蘭教來做對照說明。當我們說到「文明衝突」的概念時,「伊斯蘭文明圈」,大概會是腦海裡最先浮現與西方衝突的文明。現在一般人都把伊斯蘭傳統下的文明圈,視為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典型。的確,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是不同的宗教。雖說如此,但它和基督教都同樣是一神教,也是以和基督教類似的想法成立的。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距離,遠比日本文化傳統與基督教的距離要小。
接著,我們將目光轉向東亞,來想想中國。儒教,這種中華傳統文化賴以成立的觀念,並不是一神教,它與基督教完全不同。但是,若將做為中華傳統文化中心思想的儒教,與位於該秩序邊緣日本的傳統生活態度、常識相比,儒教思想基本上還是與基督教有部分相似。
相較於伊斯蘭教、儒教,日本的文化傳統與基督教更是截然不同。也就是說,日本幾乎是在對基督教懵懵懂懂的狀態下走向現代。但即使如此,日本依舊順利朝現代社會前進,並未出現實際執行上的問題。但是現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地球遭遇到非常大的困難。為了克服這重重困難,整個現代全體都不得不正視彼此。其結果,就是我們必須面對西方世界。
在這種狀態下,為了因應有創造性地選擇新社會、構思新制度的需要,我們必須先理解現代社會的根源──基督教。在這個主要目的下,橋爪大三郎先生與我大澤真幸,決定以基督教為主題展開對談。
在決定對談之時,我們兩人為這次對談設立了兩個相違背的條件:一方面,我們希望讓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了解基督教;另一方面,我們也想讓對基督教和現代社會已具備許多知識,做過種種思考的人領悟到,「那是本質的問題」。乍看之下,這兩項條件相互矛盾,但我們希望兩者兼得。要同時完成這兩者有一個重點,就是討論不能只限於基督教,無論是與何種知識主題相關,最單純、最基本的問題是最重要的。這類問題對初學者而言,不但是最初的疑問,同時也會是一直留到最後、最頑強而重要的謎。
因此,由我(大澤)擔任挑戰性的提問人,偶爾會大膽提出可能被視為褻瀆的問題。而橋爪大三郎先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也將解釋基督教是什麼,基督教與社會全體有著什麼樣的關聯。這樣的任務分配,最主要是因為橋爪大三郎先生是現代日本國內,最值得信賴的比較宗教社會學者,並著有這方面的專書。對特定宗教有卓越研究的學者比比皆是,但是能橫向通曉所有世界上的宗教、普世宗教,確實理解其本質,同時又具有社會學家優越洞察力者,除橋爪兄外,無人能出其右。而做為提問者的我,多年來我也發表了許多以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為前提的論文和著作。
對談一共有三次。首先,我們要釐清基督教的基本思考方式,或可說是與它的前身──猶太教的關係,及做為啟示宗教暨一神教的基本思考方式(第一部)。其次,將思考基督教極其獨特性的一面,即「耶穌基督」是什麼(第二部)?最後,我們要來思考基督教對其後的歷史、文化留下什麼樣的衝擊(第三部)?
自我吹捧也許是一種應該節制的行為,但我想為這次對談記錄做一下廣告。它絕對會很有趣。我本來很不喜歡重看或修改自己的對談記錄,羞於面對由自己的發言轉化而來的鉛字。但是,這段對談閱讀起來卻是有趣得不得了。我自己讀的時候,好幾次都忍不住發笑。相信讀者必定也能在閱讀中體會到知識讓人興奮之處。
大澤真幸
所謂「我們的社會」,從廣義且最基本的部分來理解,就是指「現代社會」。那麼,「現代」或者「現代社會」又是什麼?概括來說,現代就是西方式的社會文化成為全球標準的狀態。因而,若我們不先思考什麼是「西方」,就無法了解現在「我們的社會」究竟是什麼,也不明白現在遭遇的基本困難是什麼。
那麼,成為現代根基的西方是什麼呢?當然,為西方文明主體奠定基礎的特徵和歷史條件有很多,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它的核心是基督教。「基督教」一詞說來簡單,但內部脈絡錯綜複雜。在對談中我們會提到,雖然只是大致區分,基督教又可分為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基督教(天主教),與稱為東正教的東方基督教。西方文明主體的直接源頭是西方基督教,所以我們姑且稱它為「基督教」。而所謂「西方」,說穿了,就是基督教式的文明。總而言之,「西方」是個即使已世俗化,但基督教根源依然發揮很大作用的社會。
現代化,就是西方將源自於基督教的種種思想、制度、事物等概念,傳播至西方之外,並為西方外社會逐漸接納的過程。若從大方向來看,可以這麼說。
然而,理解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卻有很大的困難。借用從前我與橋爪大三郎先生私底下的討論,若是我們在現在已進臻到某種程度現代化的社會中,用類似IQ指數,調查人們對做為現代根源的基督教「不了解的程度」,日本人恐怕會拿第一名。這並不是因為日本人的頭腦特別笨,並非如此,而是日本人生活在與基督教不太有關係的文化傳統中。
我們先以伊斯蘭教來做對照說明。當我們說到「文明衝突」的概念時,「伊斯蘭文明圈」,大概會是腦海裡最先浮現與西方衝突的文明。現在一般人都把伊斯蘭傳統下的文明圈,視為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典型。的確,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是不同的宗教。雖說如此,但它和基督教都同樣是一神教,也是以和基督教類似的想法成立的。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距離,遠比日本文化傳統與基督教的距離要小。
接著,我們將目光轉向東亞,來想想中國。儒教,這種中華傳統文化賴以成立的觀念,並不是一神教,它與基督教完全不同。但是,若將做為中華傳統文化中心思想的儒教,與位於該秩序邊緣日本的傳統生活態度、常識相比,儒教思想基本上還是與基督教有部分相似。
相較於伊斯蘭教、儒教,日本的文化傳統與基督教更是截然不同。也就是說,日本幾乎是在對基督教懵懵懂懂的狀態下走向現代。但即使如此,日本依舊順利朝現代社會前進,並未出現實際執行上的問題。但是現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地球遭遇到非常大的困難。為了克服這重重困難,整個現代全體都不得不正視彼此。其結果,就是我們必須面對西方世界。
在這種狀態下,為了因應有創造性地選擇新社會、構思新制度的需要,我們必須先理解現代社會的根源──基督教。在這個主要目的下,橋爪大三郎先生與我大澤真幸,決定以基督教為主題展開對談。
在決定對談之時,我們兩人為這次對談設立了兩個相違背的條件:一方面,我們希望讓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了解基督教;另一方面,我們也想讓對基督教和現代社會已具備許多知識,做過種種思考的人領悟到,「那是本質的問題」。乍看之下,這兩項條件相互矛盾,但我們希望兩者兼得。要同時完成這兩者有一個重點,就是討論不能只限於基督教,無論是與何種知識主題相關,最單純、最基本的問題是最重要的。這類問題對初學者而言,不但是最初的疑問,同時也會是一直留到最後、最頑強而重要的謎。
因此,由我(大澤)擔任挑戰性的提問人,偶爾會大膽提出可能被視為褻瀆的問題。而橋爪大三郎先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也將解釋基督教是什麼,基督教與社會全體有著什麼樣的關聯。這樣的任務分配,最主要是因為橋爪大三郎先生是現代日本國內,最值得信賴的比較宗教社會學者,並著有這方面的專書。對特定宗教有卓越研究的學者比比皆是,但是能橫向通曉所有世界上的宗教、普世宗教,確實理解其本質,同時又具有社會學家優越洞察力者,除橋爪兄外,無人能出其右。而做為提問者的我,多年來我也發表了許多以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為前提的論文和著作。
對談一共有三次。首先,我們要釐清基督教的基本思考方式,或可說是與它的前身──猶太教的關係,及做為啟示宗教暨一神教的基本思考方式(第一部)。其次,將思考基督教極其獨特性的一面,即「耶穌基督」是什麼(第二部)?最後,我們要來思考基督教對其後的歷史、文化留下什麼樣的衝擊(第三部)?
自我吹捧也許是一種應該節制的行為,但我想為這次對談記錄做一下廣告。它絕對會很有趣。我本來很不喜歡重看或修改自己的對談記錄,羞於面對由自己的發言轉化而來的鉛字。但是,這段對談閱讀起來卻是有趣得不得了。我自己讀的時候,好幾次都忍不住發笑。相信讀者必定也能在閱讀中體會到知識讓人興奮之處。
大澤真幸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了解一神教──做為起源的猶太教
1. 猶太教與基督教有什麼不同?
2. 一神教的God與多神教的神
3. 猶太教是如何成立的?
4. 猶太民族的受難
5. 為什麼繼續信仰不保障我們安全的神
6. 律法完成的任務
7.什麼是原罪?
8. 被神揀選的意義
9. 全知全能的神創造的世界,為什麼還有惡?
10. 約伯的命運──信仰是什麼?
11. 為什麼不能崇拜偶像?
12. 神的形象像人嗎
13. 與權力之間獨特的距離感
14. 先知是什麼?
15. 奇蹟和科學不矛盾
16. 意識層次的信仰與態度層次的信仰
第二部 耶穌基督是什麼?
1. 「不可思議」的核心
2. 為什麼福音書有那麼多卷?
3. 奇蹟的真相
4. 耶穌是神,還是人
5. 「人子」的意義
6. 耶穌因什麼罪被處刑?
7. 「神子」的想法從何而來?
8. 耶穌的活動是猶太教的革新
9. 基督教的末世論
10. 介入歷史的神
11. 愛與律法的關係
12. 贖罪的邏輯
13. 耶穌知道自己會復活嗎?
14. 猶大的背叛
15. 不可解的比喻1•不義的管家
16. 不可解的比喻2•葡萄園的工人・浪子・九十九頭與一頭
17. 不可解的比喻3•馬利亞與馬大・該隱與亞伯
18. 創立基督教的人──保羅
19. 初期教會
第3部 「西方」是如何建立的?
1. 聖靈是什麼?
2. 教義是由大公會議決定的
3. 羅馬天主教與東方正教
4. 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威的二元化
5. 神聖語言與傳教的關係
6. 伊斯蘭教是過去的領先者
7. 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神學的融合
8. 為什麼想證明神的存在?
9. 宗教改革──新教的出現
10. 預選說與資本主義的奇妙連結
11. 利息的解禁
12. 自然科學的誕生
13. 世俗價值的起源
14. 對藝術的影響
15. 近代哲學家康德散發的基督教氣息
16. 無神論者真的是無神論者嗎?
17. 基督教文明的未來走向
後記
第一部 了解一神教──做為起源的猶太教
1. 猶太教與基督教有什麼不同?
2. 一神教的God與多神教的神
3. 猶太教是如何成立的?
4. 猶太民族的受難
5. 為什麼繼續信仰不保障我們安全的神
6. 律法完成的任務
7.什麼是原罪?
8. 被神揀選的意義
9. 全知全能的神創造的世界,為什麼還有惡?
10. 約伯的命運──信仰是什麼?
11. 為什麼不能崇拜偶像?
12. 神的形象像人嗎
13. 與權力之間獨特的距離感
14. 先知是什麼?
15. 奇蹟和科學不矛盾
16. 意識層次的信仰與態度層次的信仰
第二部 耶穌基督是什麼?
1. 「不可思議」的核心
2. 為什麼福音書有那麼多卷?
3. 奇蹟的真相
4. 耶穌是神,還是人
5. 「人子」的意義
6. 耶穌因什麼罪被處刑?
7. 「神子」的想法從何而來?
8. 耶穌的活動是猶太教的革新
9. 基督教的末世論
10. 介入歷史的神
11. 愛與律法的關係
12. 贖罪的邏輯
13. 耶穌知道自己會復活嗎?
14. 猶大的背叛
15. 不可解的比喻1•不義的管家
16. 不可解的比喻2•葡萄園的工人・浪子・九十九頭與一頭
17. 不可解的比喻3•馬利亞與馬大・該隱與亞伯
18. 創立基督教的人──保羅
19. 初期教會
第3部 「西方」是如何建立的?
1. 聖靈是什麼?
2. 教義是由大公會議決定的
3. 羅馬天主教與東方正教
4. 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威的二元化
5. 神聖語言與傳教的關係
6. 伊斯蘭教是過去的領先者
7. 希臘哲學與基督教神學的融合
8. 為什麼想證明神的存在?
9. 宗教改革──新教的出現
10. 預選說與資本主義的奇妙連結
11. 利息的解禁
12. 自然科學的誕生
13. 世俗價值的起源
14. 對藝術的影響
15. 近代哲學家康德散發的基督教氣息
16. 無神論者真的是無神論者嗎?
17. 基督教文明的未來走向
後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