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本季的 造型與美感-中國繪畫選粹 特展,精選多幅精彩的全新展件,正於本院北部院區210陳列室展出,歡迎所有朋友蒞臨欣賞~
附圖這件【古木雙鳩圖】出自明朝畫家陳洪綬之筆(他曾為許多名著如《西廂記》、《水滸傳》、《九歌》等繪製不少插圖,是中國最早有名望的插圖畫家。這些插圖刻版印刷,對中國後來的版畫藝術也有很大的影響)。
陳洪綬擅長各種題材,無論是人物、花鳥,件件精彩;畫中雙鳩棲於老樹之上,焦墨大筆點苔,用色甚淡,呈現活靈活現的秋天荒野趣味。
****************************************
造型與美感-中國繪畫選粹(北部院區)⋯⋯【明 陳洪綬 古木雙鳩圖】
The Art and Aesthetics of Form: Selections from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Pair of Doves on an Old Tree】(Northern Branch)
Chen Hongshou (1599-1652), Ming dynasty
Hanging scroll, ink and light colors on silk, 141 x 46.5 cm
展期(Dates):2016/07/01~2016/09/25
畫作賞析:
陳洪綬(1598-1652),浙江諸暨人。字章侯,號老蓮;順治元年(1644) 後,自稱悔遲。人物、花鳥無不精妙。
老樹畫禿,不畫細枝,雙鳩棲於其上。樹後大葉喬木一株,樹下襯以荊棘坡石。古木枝幹圓勁有如篆籀,坡石起伏頓挫,皴法流暢靈動。綾本光潔,焦墨大筆點苔,用色甚淡。秋色荒寒野趣,躍然紙上。
Chen Hongshou (style name Zhanghou, sobriquet Laolian), a native of Zhuji in Zhejiang, took the name Huichi ("Regretfully Late") after the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in 1644. He was skilled in all subjects of painting, including figural and bird-and-flower themes.
Depicted in this hanging scroll is a bare old tree with two doves perched on it. Behind it is a broadleaf tree and brambles on the slope below. The branches and trunk of the old tree feature rounded solid lines like seal script,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lope rendered with texturing that is fluid and animated. Painted on satin, it also includes "moss dots" in large strokes of scorched ink, the coloring also very light. The hues of autumn and a hint of winter come alive in this painting.
陳洪綬(1598-1652)、浙江諸暨(現在の浙江省諸暨市)の人。字は章侯、号は老蓮。順治元年(1644)以降は悔遅と自称した。人物画と花鳥画で優れた作品を残した。
葉の落ちた老木に細い枝はなく、樹上に2羽のハトが羽根を休めている。その背後に大きな葉をつけた喬木があり、根元に荊棘が生えている。古木の幹と枝は丸みがあり、篆文や籀文のようである。起伏に富んだ斜面と岩の皴法は滑らかで動感がある。綾は美しい艶がある。苔点は焦墨大筆によるもので、色遣いはごく淡い。荒涼とした秋の野趣に満ちてい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6%B4%AA%E7%BB%B6
陳洪綬 | |
陳洪綬自畫像,1635年
|
|
本名 | 字章侯 |
出生 | 1598年 浙江省紹興諸暨 |
逝世 | 1652年 |
領域 | 人物、山水、花鳥畫,版畫 |
影響於 | 任伯年 |
今天寫陳洪綬“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以往是非多”
無意間買『酒牌』山東畫報,2005
這包括『博古葉子』、『列仙酒牌』、『酣酣齋酒牌』。現代印刷固然清楚,不過,品質不見得比以前的還好…….話說回來,『酒牌』我初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069296
酒 牌,又稱葉子,起源于唐代的葉子戲,至明清而大盛,是古人飲酒行令以助興的佳品。略似我們今天的紙牌,牌面上有人物版畫、題銘和酒令,由于繪制精妙寓有深 意,行令時抽牌按圖解意而飲,往往得酒外之趣。依令勸罰,不惟佐酒助興、活躍氣氛;抑且讀圖解語,別有一種風流風雅、睿智雋永,給飲宴融入了濃濃的文化意 趣。同時,作為一種繪畫形式,酒牌流入民間,漸入雅俗共賞之境界,藝術上也達到了頂峰,又兼圖文並茂,有深邃的文化內容,是近現代藝術品欣賞和收藏的精 品。本書選《博古葉子》、《列仙酒牌》、《酣酣齋酒牌》,為現存酒牌中代表作品,與酒牌常用的《水滸》、《西廂》題材不同,其中名賢神仙故事或有生僻,故 逐一解說,並將其中題銘與行酒約令一一辨明。
非:【維多利亞公園市場 Victoria Park Market 該市場内設有3個餐廳(持有酒牌)和一個小吃廣場。】
是:『酒牌就是古語裡常說的"葉子",初始於唐朝的葉子戲,類似於 畫片,是古人們湊在一起吃吃喝喝時調節氣氛用的。一般酒牌上都畫著人物,寫著題銘和酒令,大多與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或神仙鬼怪的典故有關。玩的時候人們從 一堆酒牌中 ..』『天啓5(1625)年から崇禎初頭頃(1630頃)の作と推定される[10]『水滸葉子』は陳洪綬の版画作例では初期に位置する、販売用に制作さ れた酒牌というゲームカードである。扱われた豪傑は四十人で、各葉に一人が無背景で描かれる。 ...』
陳洪綬『畫論』:「…..諸公,雖千門萬戶,千山萬水,都有韻致。……..老蓮願名流學古人,博覽……老蓮五十四歲矣,吾鄉並無一人,中興畫學,.拭目俟之!」
----轉引自高居翰『山外山』(The Distant Mountains)結尾處
風俗變淫奢,罔有能啟迪。
天遣彘育人,址震又星鶂。
奈何弗悛修,非命斃鋒鏑。
君子幸毋忘,以此訓鄰國。
天命無僭差,芻蕘可采擇。
長揖謝耆老,歸來淚沾衣。
【山居】
小亂入城好,大亂入山便。
在昔用斯語,於今則不然。
盜賊滿山時,豈能此獨全。
父老為我言,此地久安眠。
萬山擁我後,千山護我前。
灌木萬餘株,清流繞其邊。
曲徑十餘里,危石懸其巔。
不惟山田好,又有萬竹焉。
有麻垂如絲,有栗果如拳。
有梅匝茅屋,有蘭可成阡。
相見皆古人,不分愚與賢。
亦少衣冠人,豈複肯守錢。
其風不凋薄,或可免顛連。
吾將攜婦子,釀酒樂堯天。
諸子漸長大,課讀兼課田。
斫竹學織簾,讀書功不捐。
無米拾橡栗,聊以續炊煙。
探奇既有梅,采藥將學仙。
佩此王者香,一撫猗蘭篇。
【湖上】
厭聽樓船雜管弦,耳根清淨小西天。
朝朝暮暮閑亭子,滿耳松風滿耳泉。
【醉中書懷】
青山到處便成家,不得出門每自嗟。
若得西湖橋畔住,妻兒楊柳共桃花。
【寄周元亮】
一日不見三寄書,那能一別一年餘。
梅花兩度不易得,錢塘月色今何如。
「弟幼時見傀儡戲。二尺許長。線索累累。任人提弄。近則變為數寸 許。以木板推之。全似自用聰明者。嗟夫。傀儡亦且漸小。何況于人 。傀儡亦不由人線索。而欲自運聰明。可畏亦可悲夫。」周元亮致何次德
【聞鶯作】
後園大樹五六層,搖落黃鸝三四聲。
可憐凡鳥亂鳴起,尚有幾聲聽未明。
【畫扇與魯伯芬】
白鷗綠渚可人憐,揀個清秋剌釣船。
不慣見人飛遠避,波聲隱隱沒寒煙。
【謝張大寄紫白丁香花】
亂系丁香寄晚春,紫顰白笑惜流人。
應從花影尋佳夢,深見湘君登白蘋。
【藍太常席上】
醉臥天涯酒百杯,更添翠袖一雙催。
客中但得如今日,不枉秋風瘦馬來。
【懷沈素先】
沈郎腰似隋堤柳,載得春愁此獨多。
野棠開盡春工歇,倒掛黃鸝喚睡魔。
【舟次德州寄答潘十三通判】
此去神京八百里,明朝千里路漫漫。
須知尺素當疏闊,乞把來書反復看。
【臥病團孌居】
浪遊已倦足將禁,耐得風塵雨病侵。
書看稗官何費力,詩刪舊句有名心。
小軒容膝閒情廣,疏竹棲人幽趣深。
日望天晴能杖履,二三酒伴踏長林。
【雲門寺九日】
九日僧房酒滿壺,與人聽雨說江湖。
客來禁道興亡事,自悔曾為世俗儒。
楓樹感懷宜伏枕,田園廢盡免追呼。
孤雲野鶴終黎老,古佛山臒託病夫。
【懷朱集老】
酒泉太守老醉翁,養和藥囊半疏桐。
怵之以死耳邊風,自言不死化癡龍。
雪夜月夜呼巴童,傾杯複碗四五通。
刀槊殺聲滿虛空,躡蹻刺天之危峰。
背負鴟夷無戚容,持螯牛飲眠高松,吾懷此老吾欲從。
【如夢令】
瓢笠春行無幾,望斷桃花流水。徹夜雨潺潺,到天明晴矣。
夢喜!夢喜!又是花朝晴起。
【長相思】
病起遲,懶起遲,蜂子排衙叫午雞。床頭改舊詞。
趲歸期,辦歸期,忽值精神恍惚時,歸期定複移。
【菩薩蠻】
小姑居處朱樓起,烏啼聲隱楊花裏。香氣出羅衣,能留蝴蝶飛。
遠山青可見,繡領遮團扇。小立看鴛鴦,心憐浴故雙。
【更漏子】
一重山,一重水,有甚別離情思。開扇面,展屏風,丹青都是儂。
杭州客,並州況,吳越兩山相望。茸母發,豆娘飛,望儂還浙西。
紀念場所
陳洪綬墓
位於鑒湖鎮官山嶴村東南300米。墓坐南朝北,墓丘方形,邊長3.4米,高1.6米。四周圍以條石,上覆黃土,正面橫置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月裔孫允紳立“明翰林陳章侯公暨德配來氏宜人韓氏宜人合墓”石碑。墓前設長方形祭桌,下置方形拜台。1987年重修。
人物故居
陳洪綬紀念館
現在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長道地陳洪綬故居建有陳洪綬紀念館(光裕堂),今圮。所存水井,柱礎和墁地條石,仍為當年遺物。光裕堂為陳洪綬曾祖、明楊洲府參軍陳鶴鳴所建,1984年公佈為諸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諸暨市文化局和楓橋鎮人民政府出資重修光裕堂,並立光裕堂重修碑記。碑,青石質,須彌座,高170釐米,寬80釐米。碑額與碑文皆楷書陰刻。工程始於一九九八年一月,歷時半年,耗資十七萬元。重修的光裕堂坐落於寶綸堂東,平屋三進。
王正華,〈女人、物品與感官慾望:陳洪綬晚期人物畫中江南文化的呈現〉,《近
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0期(2002),頁1-57。
陳洪綬的仕女畫──晚明女性內涵的反思與新境
馮幼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造形藝術研究所
提 要
一般咸認陳洪綬(1599-1652)為晚明人物畫大家,重振唐代以來日漸受人忽視的人物畫,尤其是仕女畫。的確在風格上,他學宋代李公麟(1049-1106),上追唐代周昉(活動於763-804)、東晉顧愷之(約344-405),以復古為創新,其仕女畫造型高古奇倔,融宋之密實、唐之豐艷與晉之幽微於一爐,別有一種內斂與孤絕的風致,在明代繼唐寅(1470-1524)、仇英(約1509-1551)柔美的典型之後,另立晚明所特有的審美情調,可謂戛然獨造,別開生面。
在內涵方面,陳洪綬的仕女畫與以往的仕女畫傳統相比,也帶來巨大的變革。他將仕女畫中沿襲「閨怨詩」的傳統予以變奏,讓畫中女性從被動受觀看的角色轉化為深具自主性,且富自身情思的主體。另外,他塑造了女性做為傳授知識與教育者、女性隱逸者、女性高士的形象,這都是傳統仕女畫前所未見的新猷。晚明才子佳人的形象──男女成為共享文藝志趣的伴侶,更首度在陳的繪畫中出現,打破以往仕女畫中女性經常以侍女、妓女出現的公式化僵局。種種創新不僅出自於陳洪綬個人的營造,也是晚明獨特的文化氛圍使然。在宗教題材方面,他對觀音性別的顛覆,則又在吳彬之上,既象徵陳洪綬個人對信仰救贖的質問,也反映晚明對宗教神祇「去神聖」與「去經典」化的集體意識。
關鍵詞:閨怨、諦視、三從四德、犍陀羅、尊元貶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