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戈蒂耶 浪漫主義回憶 / 回憶波德萊爾一位巨匠詩人對另一位巨匠詩人的懷念


 
浪漫主義回憶
浪漫主義回憶
作者: 【法】 戈蒂耶
譯者: 趙克非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1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風起雲湧之時,戈蒂耶以《莫班小姐》出道,成為浪漫主義文學流派中的一員。《浪漫主義回憶》是他對於親身經歷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回憶錄,進一步闡述了由他提出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創作主張。除此之外,還有他與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代表人物雨果、巴爾扎克、波德賴爾、奈瓦爾、繆塞、海涅等文學大師的交往經歷和逸聞軼事,文筆流暢,風趣幽默,讓人讀後忍俊不禁。
作者簡介   · · · · · ·
  泰奧菲爾·戈蒂耶(1811-1872),法國作家,一八三。年開始文學生涯,初期詩作《詩》和《阿爾貝蒂斯》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除詩歌外,戈蒂耶還撰寫了小說、遊記、戲劇、隨筆、回憶錄及大量文藝評論。一八三五年,發表小說《莫班小姐》,所作序言被認為是“為藝術而藝術”的宣言。本書堪稱他為浪漫主義文學流派作家所畫的一幅群體像,也是研究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趙克非(1934-),北京人,少時輟學,務過農,做過工,後於一九五七年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法文專業?畢業之後,初屬商務,終歸學政。雖也翻譯過少許東西,卻不過是些業餘之作,直至退休,方遂所願,得以埋頭譯事。時至今日,已翻譯出版雨果、巴爾扎克、莫泊桑、讓-韋爾東等作家的小說、文論集、社科著作近二十餘種。


目錄  · · · · · ·
澤本序
戈蒂耶自述
雨果和他的浪漫派
初識雨果
青年浪漫派社團
神奇的夥伴
格拉齊亞諾
塞萊斯坦·南特伊
菲洛泰·奧內蒂
綠紙箱
紅坎肩傳奇
《艾那尼》的首場演出
維克多·雨果
雨杲的繪畫
一八五二年,維克多·雨果的傢俱被拍賣



回憶波德萊爾一位巨匠詩人對另一位巨匠詩人的懷念
作 者: [法] 泰奧菲爾戈蒂耶出 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定 價: 32元出版日期: 2011-09
此書以法國著名小說家、詩人、藝術理論家戈蒂耶的《回憶波德萊爾》為主體。翻開《惡之花》扉頁,這一近代最負盛名的抒情詩集就是提贈給本書作者的。波德萊爾稱他為“非常親愛和非常尊敬的老師與朋友”。他在波德萊​​爾去世不到半年就寫下了這篇情意深切而又洋洋灑灑的大文,既是回憶錄,又是風格別致的傳論。書中還收入波本人的詩、文、書信等精華,確實是對這位非凡詩人的極好的回憶與紀念。蓋伊桑稱之為“傳記傑作”,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珠玉”,一字一句都更移不得。

此書以法國著名小說家、詩人、藝術理論家戈蒂耶的《回憶波德萊爾》為主體。翻開《惡之花》扉頁,這一近代最負盛名的抒情詩集就是提贈給本書作者的。波德萊爾稱他為“非常親愛和非常尊敬的老師與朋友”。他在波德萊​​爾去世不到半年就寫下了這篇情意深切而又洋洋灑灑的大文,既是回憶錄,又是風格別致的傳論。書中還收入波本人的詩、文、書信等精華,確實是對這位非凡詩人的極好的回憶與紀念。蓋伊桑稱之為“傳記傑作”,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珠玉”,一字一句都更移不得。
當然,這不過是自謙之辭,其中蘊含著他推陳出新之意。 “Decadence”一詞按其本義也是指客觀事物的上述發展狀態,但人們後來卻主要地引伸為主觀態度上的“頹廢”;聯繫波德萊爾私生活中的某些過失,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惡之花》給人的表面印象,更坐實了“頹廢主義”的存在,而波德萊爾便成了世界近代文學藝術領域中這一“宗派”的開山祖師了。細讀戈蒂耶這篇“回顧”之作,我們就會明白“名不副實”的情況隨處可見,不僅美名是如此,惡謚也不例外。
當然,波德萊爾繼英國浪漫主義大詩人拜倫之後,作為另一位“惡魔派”首領,卻因此而在“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世界文學潮流中大享盛名,儘管如此,我們遠離一切虛名,追求本源,平平實實地考察波德萊爾給我們留下的一份風格獨異的文學遺產,仍有其特殊的意義。因為,“現代主義”如同它所頡頏或反撥的“浪漫主義”一樣,也有風靡一世的魔力,當它也整體地式微或銷聲匿跡之後,仍會給人類文化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其中波德萊爾的文學生涯必定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始作俑者”。我們將不會因為他“離經叛道”而完全棄之不顧,也不會因為他可以當作“現代主義”的旗幟來標舉而將之奉若神明。事實上,每一位偉大的作家都因為他超脫時尚、不同於流俗而為人們所永久紀念。所謂“浪漫派”與“現代派”的對立並非是絕對的:波德萊爾本人對維尼、雨果、尤其對戈蒂耶的推崇(他們反過來對波德萊爾也是如此器重),他詩中對浪漫主義理想(如對貝雅特裏齊這一形象)的眷戀,他奉以為師的美國作家愛倫‧坡的浪漫主義的奇詭手法,都證實波德萊爾像他自己所認為的那樣,本質上還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至於以俗濫的方式對尤其是“現代主義”以及其他文學時尚加以調弄或“戲擬”的“後現代主義”,則與波德萊爾相距甚遠,故不在此多所涉論。
波德萊爾比一般的浪漫主義者更深刻獨到之處在於,他從他自身的體驗和穎悟中認識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反常性”,並且最早地以精湛的詩藝,集中、完美地表現了這種“反常性”。如果我們也從這種角度來看待他文學上的“頹廢”,不禁就會將之稱為詩中的“現實主義的勝利”了。難怪不止一位中外學者將波德萊爾與我國的“詩聖”杜甫作比較:杜甫唸唸不忘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但他自已卻以曲盡其妙的詩句描繪複雜矛盾的現實世界。也有人非議杜甫過於雕琢求工,這與鄙棄波德萊爾的“頹廢”殆無二致。現代詩人何其芳在只能戲作舊詩的時代也作過這樣的“自我批判”,“苦求精緻近頹廢”。無論是“雕琢求工”,還是“精緻”或“頹廢”,其實都要看它們的實質而分優劣、定棄取;如果徒有形式或無病呻吟,自然不足為訓,反之則應奉為圭臬。文學藝術的現實主義本質(或稱真實性法則)不可避免地與藝術表現手段和效果(或稱“美感法則”)緊密聯繫在一起:沒有藝術性和美感效果的“真實”,不僅會玷污“現實主義”,尤為甚者是使文學藝術本身降格;當然,遠離“真實性”或事物本質的所謂“藝術”,效果與此相同。如果我們將“浪漫主義”理解為主要從主觀意向出發,更自由或更隨意地發揮作家的才能和技巧來表現世界的本質,那麼,“現實主義”就可以認為是作家在這樣做之時表現得更自覺、更精確和更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只有在一定的規範和限制之中,方顯出作家個人的才能和技巧精湛與否。現實主義作家由於更清醒地意識到客觀世界(包括語言媒介)對自己的約束性,因此要比浪漫主義作家更重視藝術的規範和技巧。波德萊爾的整個文學生涯和主要的創作實績都滲透著這種現實主義傾向,他與浪漫主義者的區別也僅在於此。
有人(如法國象徵派詩人瓦雷裏)很早已覺察出波德萊爾帶有“古典主義者”的意味,因為他“在自己的心頭帶著一位批評家,而且又把他和自己的工作聯繫在一起”;這說明瞭他對“理性”和“思維”的重視,對“秩序”和“形式”的關心。 (瓦雷裏:《波德萊爾的位置》)情況確實如此。但是,波德萊爾不像一般古典主義者那樣墨守簡單或過時的祖宗成法。他熟睹“現代人”的靈魂,並創造了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表現形式。從我們後人的角度來觀察,它們不僅補充了古典形式,而且增進了“古典美”。不過,現在許多人將此納入“現代主義”的混沌之中。二十世紀的“現代派”大師TE艾略特早已認為“現代主義”文學就以“新古典主義”為基本的創作方法;但不少人也將與古典主義背道而馳的無理性的“達達主義”以及各種荒謬的創作手段當作“現代主義”的正宗,甚至將略為改頭換面的“浪漫主義”也算做“現代主義”。如此這般,不一而足。因此,這裡不想隨大流稱波德萊爾為“現代主義”的開山祖師,而寧肯確切一些稱之為“將浪漫主義、象徵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於一身的偉大詩人”。這樣稱呼並未抹殺他對現代思想和現代詩歌風格的深遠影響,而是排除了與他無幹的或僅僅是某種附會的“現代主義”副產物。 “現代主義”之所以如此龐雜,與這一名稱不無關係。永無止境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現代”產物,何種不可稱為“現代主義”的呢?
我們的稱呼與以往的貶稱以及現在大家習慣的“尊稱”均不相同。這並不意味著“翻案”。在文學藝術上無案可翻,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觀念對具體的審美對像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審美判斷。旁人同意也好,不同意或加以補充修改也好,都不是輕易不容爭議的歷史裁決。我的上述看法主要根據本書正文所提供的材料,因此不妨作為這冊譯作的小序,以表譯者的觀感和態度。如果今後有誰能提供更多新鮮的、有說服力的資料,我們將重新校正自己對這位引人爭議不休的世界文化名人的看法。
  陳聖生
  1987年lO月11日初稿
  2010年4月15日修訂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