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追記張旺山教授簡介狄爾泰;羅時瑋讀書; Wilhelm Dilthey《體驗與創作》

2019
追記張旺山教授簡介狄爾泰;羅時瑋讀書; Wilhelm Dilthey《體驗與創作》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


275 漫談貝聿銘的羅浮宮增建 2019-04-11 李瑞鈺 建築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9DmiITsPU&t=298s
276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by 張旺山教授 2019-04-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1UDApvkvw&t=16s

其他如大度山風雲、工藝:顏水龍(1903~1997),以後再說。

Hanching Chung 的 4 月11日動態回顧











276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by 張旺山教授 2019-04-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1UDApvkvw&t=16s
內有Hans找出的
狄爾泰的歷史解釋理論 - YLib 遠流博識網https://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L6026狄爾泰的歷史解釋理論是他全部思想中影響最為深遠的部分,本書精煉地描述出與這一理論相關的生平史、思想史甚至概念史。作者也加入個人評論,並且嘗試將狄爾 ...
羅時瑋教授當日深受張旺山教授的啟發,回東海讀書:
再來要好好研究下狄爾泰
感謝張旺山的開門
SW
上次提到還欠完成的一本書,
針對目前55歲上下的建築師作品,
我給出的主題是「以地方為前綫」,
後來想到加入七等生、吳增榮、朱銘,
就覺得「脈絡」更清楚了。
這樣的類「歷史意識」讓我較看清
自己在做什麼,那天有機會認識狄爾泰,
是很獨特的機緣,深入他的著作於我是
不可能的,但想努力能懂到會引用來發展
出建築觀點,就可以是再一段時日的目標了。









******
讀《體驗與創作》鍾漢清

2019年的狄爾泰作品,我選擇他的文學批評名著《體驗與創作》。這本書的範圍雖然以德國浪漫主義為主,不過,談歌德時,間談莎士比亞、盧梭等等,牽涉很多(蒙田、G. Bruno......),所以我只能陪哲人讀讀書。
由於我只能讀英文和中文翻譯的部分,所以近似以管窺天。為何還要這樣談呢?因未邁出幾部,總比不行動還好。


由中譯本的目錄 ,可了解主要的對象:
譯者導讀
第一版前言
關於第二版和第三版

近代歐洲文學的進程
戈特霍爾德・埃夫賴姆・萊辛
成型歲月;美學理論和創造性的評論;萊辛的新戲劇;同神學作鬥爭;萊辛的世界觀價
他的理論著作《拉奧孔》和《漢堡劇評》為討論美學和文學理論的原則制定了標準。都有中譯本;
G. E. Lessing (萊辛) 1766 的 Laocoön ,有朱光潛中譯【拉奧孔】,北京:人民文学/商務
綜論他的成就的,有

LESSING - LECTURE ON A MASTER MIND, 1957 by E. H. Gombrich (Author),收入專書:Tributes. Interpreters of our Cultural Tradition.有中譯本




Wiki中文譯本[編輯]

  • 《拉奧孔》,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ISBN 7-02-002508-0
  • 《漢堡劇評》,張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ISBN 753272861
  • 《歷史與啟示:萊辛神學文選》,朱雁冰/譯,華夏出版社,2006年,ISBN 7-5080-3969-6
  • 《萊辛劇作七種》,李健鳴/譯,華夏出版社,2007年,ISBN 7-5080-4167-4


剧作七种 = Lessings sieben Theaterstücke

Lessing, Gotthold Ephraim 1729-1781.; 萊辛 (Lessing, Gotthold Ephraim, 1729-1781);
2007.
Hermes.; 萊辛注疏集. [3]

历史与启示 : 神学文选

Lessing, Gotthold Ephraim, 1729-1781.; 萊辛 (Lessing, Gotthold Ephraim, 1729-1781);
2006.
Hermes.; 莱辛注疏集. [1]









智者纳坦 : 硏究版
Lessing, Gotthold Ephraim, 1729-1781.; 萊辛 (Lessing, Gotthold Ephraim, 1729-1781);
2011.
萊辛注疏集. [5];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Lessings opera cum commentariis. [5]

可在 總圖書館 Main Library 總圖2F人社資料區 (147.42 4403 [v.5])獲得






歌德和文學創作的想像
生活;文學創作的想像;歌德的文學創作的想像;生活經歷和文學創作;莎士比亞;盧梭;歌德

柯慈《少年時》/ ( Youth: Scenes from Provincial Life II) (2002) By J. M. Coetzee)著 ; 鄭明萱譯,台北市:時報文化,, 2004[民93]書前語錄歌德的話:要想了解詩人,當先造訪他的家鄉。



狄爾泰這百來頁的"歌德論",說他"以詩情詩為基礎",最重要的是《浮士德》上下2部與《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威廉·邁斯特的漫遊年代》等。


葉 《歌德學術史研究·精神科學視閾中的文學史研究---論狄爾泰《歌德與文學創作的想像》》譯林出版社,2013,頁99~112,有摘要。
他對於《體驗與創作》的讚許,參考該書249~50等

我認為這本書除了沒收入Walter Benjamin 對歌德《親和力的研究之外,大體包括德、法論歌德的大要,連鍾肇政的《史懷德傳》中接受法蘭克福「歌德獎」

Goethe Prize - Wikipedia 

 的說法,都包括進來了,這牽引出另外一問題,或許該摘述各得獎人的「歌德作品之欣賞」,譬如說,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歌德學在德國語境之形成及其學術機構化歷程:兼及「歌德學」的世界擴張
第二節:接受史與學術史之區分——學術史研究的思想史視閾拓展
第三節:基本思路、已有基礎和研究預期:「歌德學」之研究的世界眼光與本土問題
第二章:「歌德學」的預備階段:同代人的批評與19世紀中期的接受史
第一節:古典同仁的闡釋:以席勒為例
第二節:浪漫思脈的歌德批評:以施萊格爾為中心
第三節:啟蒙思脈的闡釋:以黑格爾為中心
第三章:19世紀后期「歌德學」的建立
第一節:歌德學概念的溯源及其學術建制內生成
第二節:自然科學范式與實證主義研究——謝勒爾《歌德學》的學術史意義
第三節:精神科學視閾中的文學史研究——論狄爾泰《歌德與文學創作的想象》
第四章:20世紀上半期的歌德學
第一節:威廉帝國后期的歌德學:赫克爾、西美爾、宮多爾夫的三分路徑
第二節:魏瑪共和時代的歌德學:李凱爾特的文化科學導向、科爾夫的精神史研究與本雅明的批評家立場
第三節:第三帝國時代的歌德學——彼得遜的親納粹立場、埃姆里希的心靈流亡與卡西爾的綜合性闡釋
第五章:1945—2005:戰后六十年的歌德學
第一節:未分裂的德國及其歌德闡釋
第二節:東西合集時代的歌德學路徑:社會史研究、意識形態批判與接受美學
第三節:共和國的精神象征:1990年后統一德國的歌德學
第六章:歌德學研究的學術史意義
第一節:研究范式的遷變:主流、繼承與求新
第二節:社會語境的制約:民族、時代與文化
第三節:學者主體與學者素養:學養、見地與通感
第七章:結語
第一節:學術視野中的「專題史脈絡」:通論學術如何可能?
第二節:傳統的確立與后人的方向——中國歌德學學術史的梳理
第三節:社會科學理論的辨析:東方他者與中國學術的「國際對話空間」
后記
附錄一 重要文獻
附錄二 人名中外文對照及索引
附錄三 書、報、刊、篇名中外文對照及索引
附錄四 專有名詞和表達中外文對照及索引


英譯詩參考資料: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Goethe’s Works, vol. 1 (Poems) [1885]

https://oll.libertyfund.org/titles/goethe-goethes-works-vol-1-poems/simple#lf0841-01_head_523




啊,獨步天下的酸麵菌,歌德筆下的翩翩少年維特,形容它擁有「啟動生命」(Der Sauerteig, der mein Leben in Bewegung setzt,…)的神奇能量。楊夢茹《少年維特的煩惱》等,著有《從憂鬱到豐美:歌德的精彩人生》。

狄爾泰認為哥德是莎士比亞之後最偉大的詩人。 

2018年3月12日上午7:38以前,某校的圖書館是台灣開架制的先驅;60年代的省立台中圖書館雖然閉架,每天只能借1本,我高一還是看了300本,包括原版的Animal Farm。
每個人對開架制的受益情形不同,有的人在暑假,看館藏報紙的連載武俠小說......我恰恰看一本可借出的《牛津英語大辭典》(O.E.D.),令人嘆為觀止......
昨天有位朋友說,他去賓大讀博士,第一要務是看完全套的Playboy.....以後也給老父看許多清涼的照片.....,可惜他父親還沒看完全套的,就過世了!
(神很公平,那位偉大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1910~95生前希望看完莎士比亞全集,志未酬!參見Truth and Beauty. Aesthetics and Motivations in Science,有中譯 )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THE SUBLIME TYPE.
THE sun, whom Grecians Helios call,
His heavenly path with pride doth tread,
And, to subdue the world’s wide all,
Looks round, beneath him, high o’er head.
[207]
He sees the fairest goddess pine,
Heaven’s child, the daughter of the clouds,—
For her alone he seems to shine;
In trembling grief his form he shrouds,
Careless for all the realms of bliss,—
Her streaming tears more swiftly flow:
For every pearl he gives a kiss,
And changeth into joy her woe.
She gazeth upward fixedly,
And deeply feels his glance of might,
While, stamp’d with his own effigy,
Each pearl would range itself aright.
Thus wreath’d with bows, with hues thus grac’d,
With gladness beams her face so fair,
While he, to meet her, maketh haste,
And yet, alas! can reach her ne’er.
So, by the harsh decree of Fate,
Thou movest from me, dearest one;
And were I Helios e’en, the Great,
What would avail his chariot-throne?



未提供相片說明。


"No doubt you are right, my best of friends, there would be far less suffering amongst mankind, if men—and God knows why they are so fashioned—did not employ their imaginations so assiduously in recalling the memory of past sorrow, instead of bearing their present lot with equanimity."
—from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1774)





諾瓦利斯
青年時代(1772―1797);新的發展(1797一1799);他的世界觀的形成;文學創作的高峰和死亡


All Time Best Romantic Novels 20: The Blue Flow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qIbPqJD3M

憂傷藍花 / 蓓納蘿.費兹吉羅(Penelope Fitzgerald)著 ; 陳蒼多譯此作者有意思:多才多藝,生卒年代與H. A. Simon同;生日與胡適之先生同;台灣的陳蒼多譯過她的兩本小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nelope_FitzgeraldPenelope Fitzgerald (17 December 1916 – 28 April 2000) was a Booker Prize–winning English novelist, poet, essayist and biographer.[1] In 2008, The Times included her in a list of "The 50 greatest British writers since 1945".[2] In 2012, The Observer named her final novel, The Blue Flower, as one of "the ten best historical novels".[3]


台灣譯本:
書店 / 蓓納蘿. 費滋吉羅(Penelope Fitzgerald)著 ; 陳蒼多譯
臺北縣三重市 : 新雨, 2001[民90]
憂傷藍花 / 蓓納蘿.費兹吉羅(Penelope Fitzgerald)著 ; 陳蒼多譯
臺北縣三重市 : 新雨, 2002[民91]


ntu圖書館還書借書:圖書館的編目很怪異,Penelope Fitzgerald的Everyman's Library小說一處
The bookshop ; The gate of angels ; The blue flower / Penelope Fitzgerald ;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Frank Kermode 
London : Everyman Publishers, 2001
,我還以為該管有整套的在密集書庫,其實只放一本。另外一本找不到
The means of escape / Penelope Fitzgerald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2000
2本都要詢問處小姐幫忙。

朋友
我在找書翻譯。
幾天前我才知道英國知名作家 Penelope Fitzgerald,陳蒼多十多年翻譯他2本小說--新雨出版公司。
我讀過名家寫她的訃聞,對她的平常心很喜歡。
她大器晚成 (五十多歲)的第一本書。
Edward Burne-Jones / Penelope Fitzgerald
Stroud : Sutton, 2003 (平裝本,似乎是1975年初版)
晚上花點時間讀第一章,11頁 (寫出生到進牛津大學前),雖然看懂,不過如果要翻譯它,十分之一處要詳查。
Edward Burne-Jones / Penelope Fitzgerald
Stroud : Sutton, 2003 (平裝本,似乎是1975年初版)
晚上花點時間讀第一章,11頁 (寫出生到進牛津大學前),雖然看懂,不過如果要翻譯它,十分之一處要詳查。
憂傷藍花 The blue flower / 蓓納蘿.費兹吉羅(Penelope Fitzgerald)著 ; 陳蒼多譯
臺北縣三重市 : 新雨, 2002[民91]
陳譯在開始的"作者的話" (AUTHOR'S NOTE 作者註)就有一嚴重錯誤:The Description of an operation without an anaesthetic is mostly taken from....
"沒用麻醉劑的手術之描述主要根據....." 陳譯為:"書中真實而不加美化地描述手術的場景....."。

Penelope Fitzgerald was born Penelope Knox in Lincoln, England on this day in 1916.
"The frame of mind, however, is everything. Given that, one can have a very satisfactory party all by oneself."
--from "The Bookshop" (1978)
Penelope Fitzgerald, who died in 2000, emerged late in life a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English writers of the last century. She began her writing career in 1975 at the age of fifty-nine, and over the next two decades she published three biographies, nine novels, and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Now three of her acclaimed novels are gathered here in one volume. The Bookshop is a postwar tragicomedy of manners, set in an isolated seaside town where an enterprising woman opens a bookstore only to find it beset by poltergeists, weather, and hostile townsfolk. The Gate of Angels is an Edwardian romance within a novel of ideas: a young doctor devoted to science and to his all-male Cambridge college finds his life and views disrupted by a nurse named Daisy. The Blue Flower, which won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revitalizes historical drama through the story of Novalis, an eighteenth-century German romantic poet and visionary genius, and his unlikely love affair with a simple child-woman. These three novels all display Fitzgerald’s characteristic wit, intellectual breadth, and narrative brilliance, applied to an array of traditional forms into which she breathed new life.


Novalis 的作品還有中譯本: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
家鄉和最初的韻文遊戲;青年歲月。人類理想贊;生命的成熟,長篇小說《許佩里翁》;悲劇《恩培多克勒》;詩;結局


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1770―1843),德國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年過三十便精神失常。他的詩歌大量使用精巧、自由的表達,大膽的隱喻,以及對傳統準則的突破,使他成為德國現代詩歌的先驅。荷爾德林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作品才逐漸為人所知,尤其是進入二十世紀后,尼采和海德格爾等哲學家和詩人對他的評價越來越高,視其為精神導師。


《體驗與創作》這部分也超過百頁。
附識
讀《體驗與創作》之後,先讀《海德格爾文集:荷爾德林詩的闡釋(作者: (德)海德格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2014)中的三首,先自己想,不要讀"闡述"......)


增訂第四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返鄉——致親人》
荷爾德林和詩的本質
《如當節日的時候》
《追憶》
荷爾德林的大地和天空
詩歌
附錄重復演說時的開場白
荷爾德林詩歌朗誦唱片前言
工作場所一瞥
說明
編者后記
漢德對照荷爾德林作品目錄



海德格爾對詩人荷爾德林詩歌的闡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二十世紀的「荷爾德林熱」,也使得「海德格爾與荷爾德林」成為當代哲學和詩學的一個重要論題。海德格爾認為自己的思想與荷爾德林的詩歌處於一種「非此不可的關系」中,並且說荷爾德林是一位「指向未來、期待上帝」的詩人,因而不能僅僅被處理為文學史研究的一個對象。海德格爾明言,他對荷爾德林詩的探討,並不是做文學史的考證工作,也不是做荷氏詩歌的「入門」或「導讀」之類,而是出於「思想的必然性」。


--

《荷爾德林書信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8

可了解傳主在清明時期的某些思想和面貌。尊席勒,近乎神明;在席勒處偶遇歌德,卻失之交臂......

本書輯錄了德國有名詩人荷爾德林的66封書信,這些書信分別出自其生活的不同時期,但自成一體,從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位偉大詩人的複雜情感與豐富思想。他在對日常生活事件的敘述中所呈現出的特殊思維方式,可以看作是其偉大詩作中所散發睿智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補充。書信的平易與筆調的流暢更為我們直接進入詩人內心深處提供了一扇方便之門。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