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張己任:盤帶欣賞會:傳奇的指揮富特范格勒(Furtwamgler)、傳奇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演出錄音(1951年在拜魯特(Bartruth))!《談樂錄》《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音樂,人物與觀念》《張己任說音樂故事》《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等

張己任:盤帶欣賞會:傳奇的指揮富特范格勒(Furtwamgler)、傳奇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演出錄音(1951年在拜魯特(Bartruth))!《談樂錄》《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音樂,人物與觀念》《張己任說音樂故事》《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等
2023.9.6
傳奇的第九

史達林對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貢獻」!

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交響曲之一。在史達林時代,有一次史達林聽到了這首交響曲中有名的合唱樂章之後說:

「這是真正能被大眾接受的音樂。它該常常演出,更該在各小村落中聽到!」

因為史達林這句話,蘇聯境內開始了一陣貝多芬熱(對演出的音樂家來說或許該說是「貝多芬瘟疫!」),合唱團與樂團四處演出,甚至到山中偏遠的地區,無遠弗屆地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而且「只有」第九交響曲。蘇聯官方的藝術期刊不斷地重複著這段話:

「可憐的貝多芬,近百年來他一直居無定所。如今他終於找到了他真正的家——這個地方是唯一愛他與瞭解他的地方——就是蘇維埃聯邦共和國!」
--------------
來聽傳奇的第九、傳奇的指揮、傳奇的演出錄音!

明天(9月6號星期三)晚上7:30,在十方樂集有盤帶欣賞會,是由富特范格勒(Furtwamgler) 1951年在拜魯特(Bartruth)指揮演出的錄音。歡迎來十方樂集聆聽!這是帶有傳奇性的演出,而富特范格勒的指揮也會令你終身難忘!

Beethoven Symphony No.9 “Choral” Furtwangler 1951 Bayreuth






*******

2020年是貝多芬大節日誕辰250年。近來都些他的故事(張己任等人),都很有意思。
印象最深刻的是音樂家Webern給好友Berg 的信,說「二千多年前誕生的耶穌,舉世祝賀其生日,很令人感動。Webern曾在Berg生日時,送他Kant 康德書信原稿......

其實,貝多芬的生日,也應該比照慶祝。」(大意)

Beethoven 2020 — Ludwig van Beethoven

www.lvbeethoven.de › beethoven-2020


A big year approaches: In 2020, the world will celebrate Beethoven's 250 - th - birthday. - When Beethoven is honored around the world in 2020, Bonn – a city that stands for Beethoven like no other place in the world – is certain to play a major ...



張己任《西洋音樂風格的演變》台灣:商務,1983年出版,約2年1刷






Hanching Chu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L4mX9TdaE





YOUTUBE.COM
When David Heard (Tomkins) The Gesualdo Six at Ely Cathedral



下次講Deming 的 Profound Knowledge,記得將此頁歸入"系統論"和"心理學"。




《張己任說音樂故事》pp.173~75



Charles Ives

Born October 20, 1874

Danbury, Connecticut
Died May 19, 1954 (aged 79)

New York City
Occupation composer, insurance agent

以前我在臉書po過一次,今天回顧中跳了出來,還是讓我很感慨!
---------------------------------------
「這本書是我從學生之中學來的!」
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音樂理論家,也是最受爭議的作曲家。他早期的作品「昇華之夜」是這個時代的作品。只是「昇華之夜」可能是他唯一受歡迎之作,因為從他的第二時期的作品開始一般聽眾都「難以消受」,隨後他所發明的「十二音作曲方法」引發了二十世紀作曲的「革命」。隨後的「系列主義」是從他這「十二音作曲方法」延伸擴大來的,曾經一度叱咤樂壇,成為「現代主義」的代表。
荀白克在作曲方面極度自信與自負,但在學問的追求方面卻極為謙卑,他在《和聲學》(Hamonielehre)這本書的〈自序〉中第一句話就說:
「這本書是我從學生之中學來的!」
我對這句話感受很多,對荀白克越發尊敬。多年後我寫了「半本」西洋音樂史,對這句話更有了親身的領會。於是我在書本的序言中也說:「這本書是我從學生之中學來的!」沒想到台灣審書的一位大人針對這句話,給我的評語竟然是:「語句過於謙虛,缺乏權威感」! .........我當時「恍然大悟」,原來在台灣,「權威」是要自己喊出來的,而且要敢大聲的喊!(當然這這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

在Facebook上是張己任學長的粉絲。他在那而展現照相的高手經驗。他很可能來漢清講堂,那時候,或許有些久聞其名的朋友要過來聚會、聊天。

關於在傳統三和弦的「調性」(tonality)中,音的關係與人的關係比擬..
英國小說家薩姆爾.布特勒(Samuel Butler, 1835-1902)說:「如果男人是『主音』(tonic)上帝是『屬音』(dominant, 正確意思是『上主控音』),那麼魔鬼就是『下屬音』 (Sub-dominant, 正確意思是『 下主控音』)而女人就是『關係小調音』(relative minor)。」
您認為呢?
(說明:音是由弦或管的震動來的,如果我們用一段弦或管的長度產生出來的某音,作為我們的「主音」,那要如何從這條弦或管中去找出其他的音呢?我們用三分法可以找到以完全五度相間一系列的音。如果以C作為我們的「主音」,我們用3來除這條弦,依序會在C的「上方」產生C-G-D-A-E-B-#F.....,我們用3 來乘這條弦,依序會在C 的「下方」產生C-F-bB-bE-bA-bD-bG-bC.......,因此「上方」的G跟「下方」的F是跟C最親近的兩個音!而西方把這兩個音分別稱為"dominant","sub-dominant",因為它們分別掌控了「上面」跟「下面」的「音」!沒有經過這兩個音,就不會有其他的音出現!布特勒就是用這種關係比喻為上帝與魔鬼。而男女關係是以共用一個「調號」的兩個調來比喻,一個大調是「陽」性的,一個小調是「陰」性,各有「主音」,但彼此互相「關係」的特性來隱喻的。)

****

 《張己任說音樂故事》台北:大呂,1991

[PDF]

張己任說音樂故事張己任著目錄自序「不諧和弦」的要脅「三位一體」的 ...

張己任說音樂故事張己任著. 目錄. 自序. 「不諧和弦」的要脅. 「三位一體」的伙伴. 起立的傳統. 誰折磨誰? 沒品味的小子. 不識泰山. 通往天國之路. 公開的秘密. 我看起來像會下毒的人嗎? 蠢驢貝多芬. 都是歌劇惹的禍? 不死的巨龍. 貝多芬瘟疫.



張先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音樂及音樂教育學博士
博士論文:《齊爾品對現代中國音樂的影響》(“Alexander Tcherepnin and his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ese Music”) 
《音樂,人物與觀念》台北:時報1985
《談樂》台北:高談文化1999






歷史學系暨研究所Department of History -- 張己任

張己任《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

《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



網路上居然還有這篇文章!
面對音樂的沈思——評介「談樂錄」 -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PANORAMA.COM.TW
面對音樂的沈思——評介「談樂錄」 - 台灣光華雜誌
張潮在幽夢影中曾說:「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












江文也的台灣舞曲
2009年11月11日 東吳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在國家音樂廳的現場演出 張己任指揮

YOUTUBE.COM
2009年11月11日 東吳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在國家音樂廳的現場演出 張己任指揮













Hanching Chung

左:18世紀晚期,夕陽中某知足者 (Zen and Japanese Culture by D. Suzuki 封面似為桂離宮, Fig.63);右:張己任《江文也》台北:時報出版,2002,頁79



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


魔界、魔笛、魔山:一休/川端:佛界易入 魔界難入、莫札特 魔笛、Thomas Mann/彭淮棟、林世堂、張己任





佛界易入 魔界難入
----



「彭淮棟翻譯註解 《浮士德博士》2015年新書出版。」

林世堂送 茂林橘過來,太太說,很好吃

每次看到一些名建築,總想起:"世堂,希望您能來漢清講堂亮相,談混擬土的科學與藝術"


彭淮棟翻譯了Thomas Mann的《魔山》、《孚士德博士》--當年我們---世堂與我---慶祝《孚士德博士》大功告成.....


-----

2019年1月27日,莫札特冥誕,

晚上,到YouTUBE 看有英文字幕的 Magic Flute晚整版

Mozart:歌劇「魔笛」夜女王進場時的設計圖 by Karl F. Thiele(active 1780-1836), after Karl F. Schinkel, German(1781-1841).




張己任分享了 1 張相片

今天 1/27,莫札特的生日(1756-1791)

未提供相片說明。
張己任台北市
Mozart:歌劇「魔笛」夜女王進場時的設計圖 by Karl F. Thiele(active 1780-1836), after Karl F. Schinkel, German(1781-1841). Hand-and plate-colored aquatint,1819.

Hanching Chung 張教授,這幾乎就是Karl F. Schinkel的設計。 Thiele的貢獻在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rl_Friedrich_Schinkel


  • 張己任 這是魔笛在 1819 年上演時由Thiele「根據」 Schinkel的原創而再創造的設計,因此圖上說:After Karl F.Schinkel . 乍看之下完全相同,但細節上有些許不同。下圖是Schinkel在1815年的原創圖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2
  • 張己任 而且是在Thiele設計的城堡昇起之後才能見到這一景: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2
  • Hanching Chung 謝。當時可能沒版權....

  • 張己任 當時是沒有版權問題
  • 張己任 但有相似的idea 都會註明「根據」那裡或「根據」誰的作品。音樂上也一樣,「根據」誰的主題而寫的變奏曲。如貝多芬的The 33 Variations on a waltz by Anton Diabelli, Op. 120。在那個時代引用別人的作品,是「引用人」對「被引用人」的一種尊敬的表現。

  • Hanching Chung 謝謝。
  • Hanching Chung 貝多芬的,才可稱 "after"
    1

  • 張己任 'on' 或 'after'都是一樣的意思啦!

  • 張己任 Johann Sebastian Bach - Sonata after Reincken ''Hortus Musicus'' BWV 965

  • Hanching Chung 張教授,謝謝,小扣大鳴。歡迎有空來漢清講堂聊天錄影,譬如說,回顧您的大作和展望。
    1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