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之墓:一場人類學寫作實驗
內容簡介
1940年,本雅明在西班牙和法國邊境的一座小鎮結束了生命。2002年,本書作者、人類學家陶西格拜訪了本雅明在小鎮的墳墓。於是有了本書。本書以書中同名文章《本雅明之墓》為書名,並以此發散開來,展現出一位人類學家的學術關切。本書的主題涵蓋了本雅明之墓、哥倫比亞的農民詩人,此外,也有關於薩滿教身體特質的討論,以及海洋的消失。這些看似鬆散的主題,每一個都打上了作者鮮明的個人風格烙印,即對物件的欣賞,並從中提煉出深刻的哲學和人類學冥思。
作者通過這些不尋常的散文,向讀者展示唯物主義知識為我們所棲居的抽象的、全球化的、同質性的和電子化的世界,所提供的一條另類道路。作者通過本雅明之墓,追尋一次兼具民族志式的、自傳式的、文化批評式的旅程,他向讀者展示了自己對於20世紀偉大的文學批評家的記憶。
作者簡介
邁克爾•陶西格(Michael Taussig,1940— ),美國當代人類學家,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醫療人類學,以及通過本雅明的著作對馬克思關於商品拜物教的概念進行探討。著有《魔鬼和商品拜物教》 《薩滿教、殖民主義與野人》《本雅明之墓》《什麼顏色是神聖的》等。
譯者 王菁,跨界人類學與傳播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分校新聞和大眾傳播學院助理教授,“結繩志”主編之一,于 2019 年在萊斯大學獲得人類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媒介史、中國穆斯林、女權主義、聲音與播客、華人移民、記憶政治、絲綢之路、亞洲與全球化等。同時,作為“結繩志”創始人之一,致力於打破學界與公共的高牆,通過多種公共管道,傳播社會人文學科的知識、視角和方法。
目 錄
作者導言 001
第一章 本雅明之墓:世俗啟迪 009
第二章 構建美洲 047
第三章 太陽只求付出不求回報 103
第四章 沙灘(幻想) 141
第五章 體內性、信仰和懷疑:另一種魔法理論 181
第六章 越界 239
第七章 紐約警察局布魯斯 267
第八章 花語 291
鳴謝 333
注釋 336
線上試讀
本雅明之墓:世俗啟迪(節選)
瓦爾特?本雅明死於法蘭西賓館,該賓館位於西班牙和法國交界處的包港。在本雅明死後幾個月,漢娜?阿倫特去那裡尋找本雅明的墓地。然而,她一無所獲。除了她一生中見過的最美的風景,阿倫特什麼都沒找到。“我找不到他的墓地,”過後不久,她就給哥舒姆?肖勒姆寫了一封信,“哪兒都沒有他的名字。”不過,根據包港市政廳提供的記錄,本雅明有一位名叫福豪?古爾蘭德的朋友,後者于1940年9月28日,也就是本雅明死後兩天,支付了75個比索,為本雅明租用了一個為期5年的“墓龕”。當地醫生拉蒙?維拉?莫里諾診斷本雅明死於腦中風,但是,人們通常認為他死於服用超量嗎啡導致的自殺。“他身上攜帶的嗎啡足夠讓他死上好幾次了。”說這句話的人叫作麗莎?菲特蔻,她曾帶著本雅明翻山越嶺進入西班牙。
然而,無論有名無名,這個地方都美得驚人。
“陵園面向一個小小的海灣,正對著地中海,”阿倫特寫道,“它建在由石頭雕刻而成的梯臺上,棺槨被推入石牆,安置其中。這是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迷人、最美的地方之一。”
美景並未給肖勒姆留下深刻印象。幾年之後,他似乎根本不屑一顧。在一本有關本雅明的回憶錄中,他作了如下結語:“那個地方確實很美,但本雅明的墓是偽墓。”用這樣一句話作為一段人生故事的結尾,未免有些突兀和酸楚,仿佛逝者被某種結局欺騙了,因而我們也被這個結局欺騙了,最終得到的只是一個懸念,一本缺了尾頁的書。阿倫特不僅沒能找到本雅明的名字,更不幸的是,哪怕找到了也是一個假名或一座偽墓。當然,這取決於你是否認為偽墓更加糟糕。至少對肖勒姆而言,那些照片清楚地顯示了一個刻有本雅明名字的木制容器,上面的名字字跡潦草。在他看來,那不過是“陵園看守者的發明,他們考慮到訪客打聽的次數,發明了這個把戲,以確保自己能夠得到小費”。就這樣,本雅明的人生結束了,即便他曾被喬治?斯坦納等人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批評家。肖勒姆的回憶錄就是以此為結尾。即使在死後,本雅明也是一個失敗者,他的墓地成為人們賺取小費的把戲。我們不妨說,肖勒姆把他的主角埋葬在世俗的審判之下,而非真實的墓穴之中。
看起來,肖勒姆似乎在盡力避免將本雅明紀念碑化,他選擇用最不浪漫的方式結束了回憶錄——陵墓中坑蒙拐騙的伎倆。這讓人聯想到本雅明的一篇文章,有關超現實主義,寫於1929年,文中提到了“世俗啟迪”(profane illumination)。不過,究竟啟迪了什麼?在本雅明構造的“世俗啟迪”一詞中,“啟迪”帶有宗教啟示的痕跡,但後者已被超越。而且,在他去世前不久寫成的著名的文章《歷史哲學論綱》(“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中,本雅明宣稱:“唯有歷史學家才能在過去當中重燃希望之火,若是敵人獲得勝利,哪怕是逝者,也將失去庇佑。”那麼,肖勒姆對於本雅明之墓的評價,對那“希望之火”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肖勒姆何以宣稱照片“清楚地顯示”墓地是假的?有任何照片能夠清楚地體現這一點嗎?假設照片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守陵人為什麼會公然造假,還要冒著被來訪者和像肖勒姆這樣研究攝影的學者戳穿的風險?以掘墓者的技術而言,根據真墓偽造一個完整的複製品,難道真的就這麼輕而易舉?
如果我們究其根本,又怎會相信任何一座墳墓都埋著應葬之人呢?死亡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秘密與恐懼如裹屍布一般將它緊緊包住,我們大多數人永遠都不敢去一探究竟。誰知道包港的墓地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或許,沒有一個墓穴埋著對的遺體;或許,根本就沒有遺體?畢竟,在這個體制中,遺體與屍骨的挪移極為常見:你租了一個為期幾年的“墓龕”,若干年後,如果無法續租,屍骨就會被拿出來,挪到公共墓地,與那些不計其數的無名屍骨並排放置。它們最終都會混合相融,失去所有個性的痕跡。在這裡,它們在不體面的混戰中相聚,而這場混戰就是死亡:朋友與敵人、本地人與外國人、共和黨人與佛朗哥的追隨者們、大腿骨與肩胛骨,統統混雜在一起,創造並再造了埃利亞斯?卡內蒂所謂“隱形的死者群體”。在卡內蒂看來,這個群體是宗教情感的一種重要來源。如果一切按例而行,那麼,本雅明的遺體在1945年時,也就是福豪?古爾蘭德支付了75個比索的5年之後,就該被挪置於公共墓地了。
但是,在本雅明死後幾個月裡,阿倫特居然無法找到他的墓龕,這件事又該如何理解?肖勒姆想方設法讓我們知道這件事,因為他把這個戲劇性的事件當作引子,從而引出1975年的斷言,即本雅明的墓是一個偽墓。阿倫特說過,“哪兒都沒有他的名字”。但是,這裡有一個細節可能會有幫助,而且與命名之事緊密相關:在他去世後,瓦爾特?本雅明不是以一個猶太人的身份,而是以羅馬天主教徒的身份進入了官方記錄(證據由包港近期建立的瓦爾特?本雅明博物館提供)。確切地說,記錄上的全稱是“本雅明?瓦爾特先生”。他就以這樣的身份被埋在了天主教徒專用的陵墓中。在那裡,他絕非無名無姓,而是像他的墓穴一樣,成了一個偽人,身體雖在,但基督徒身份是假的,名字也是假的。
你會在法蘭西賓館提供的收據中看到死者的姓名——本雅明?瓦爾特。死者生前4天的開銷包括5瓶檸檬蘇打水、4個電話、殮屍費、房間消毒、床墊清洗和漂白費用。你也會在內科醫生開出的收據上看到這個名字:本雅明?瓦爾特,旅客,注射費和血壓測量費,75比索。你還會在1940年9月27日出具的第25號死亡證明上看到這個名字:本雅明?瓦爾特,48歲,來自柏林。你可以在當地木匠向包港法官提供的帳單中看到這個名字,該木匠為死者,也就是本雅明?瓦爾特先生,製作了一副襯布棺材。在同一張收據上,你還能看到付給磚匠的8個比索,他負責為本雅明?瓦爾特的墓穴封棺。而且,你可以在一張牧師出示的收據上看到這個名字:1940年10月1日,共96比索,其中6個比索用於做彌撒,“B.瓦爾特的屍體就埋葬在本鎮的天主教陵墓”,75個比索則用於“支付為期5年的墓龕租金”。
《W. Benjamin的十四行詩》《論德國悲劇的起源》、伽達默爾談策蘭《呼吸結晶》、Bauhau 叢書 (部分)
中國是翻譯大國,人力較充沛,所以可能較廣,如 W. Benjamin的十四行詩、伽達默爾談策蘭《呼吸結晶》、Bauhau 叢書 (部分)......
等等,都有中文。但是,這只是參考而已.重要的是......
誰是你,誰是我:伽達默爾談策蘭《呼吸結晶》
內容簡介
《呼吸結晶》是策蘭晚年一部重要詩集,甚至曾被策蘭聲稱是自己zui好的作品。伽達默爾對此作了一次細讀,從詮釋學角度,圍繞策蘭詩中的敘述者與傾聽者,在“何謂你,何謂我”的辨析中,在“何人斯”的主題沉吟中,逐次領讀二十一首詩,再現策蘭這部傑作的神秘與美妙,以及其下可能的深意。
“紙上造物·詩歌課”書系第二本。以思解詩,從哲學的進路趨近詩歌。
大哲學家談論大詩人,用心傾力,可遇不可求。一部解讀詩歌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1900-2002),出生於德國瑪律堡,德國哲學家,羅馬科學院院士。詮釋學巨擘,代表著作《真理與方法》。
譯者簡介
陳早,女,2006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2016年獲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出版譯著《布裡格手記》(里爾克 著華東師大版,2015,2019修訂版)、《希臘化史:亞歷山大大帝》(居斯塔夫·德羅伊森 著,華東師大版,2017)、《逝物錄》(尤迪特·沙朗斯基 著,中信版,2020)、《<伊利亞特>和她的詩人》(卡爾·萊因哈特 著,華東師大版,2021)等,並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若干。
目 錄
前言
修訂版前言
正文
後記
修訂版後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