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0
The Golden Day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or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Volume 1) (Paperback)
by Cao Xueqin (Author), Hsueh-Chin Tsao (Author), David Hawkes (Author), O Kao (Author), John Minford (Author), Hsueh-Ch'in Ts'ao (Author)
對於我們這種老讀者
今天才知道企鵝版的{紅樓夢}改名為此
*****2016
“廣東話是香港人的母語,但教育系統令他們以為自己的母語是次等語言,漢學家閔德福也感到震驚,這是誰的責任?
信報月刊專訪節錄:
著名漢學家閔福德(Prof. John Minford)接受本刊專訪時直言,香港年輕人對廣東話的態度,令他震驚。「我請學生用廣東話念詩,他們都念得很快,彷彿感到羞家——學校的教育令他們以為廣東話是次等語言。於是我對年輕人說:不是這樣,請慢慢念,樂在其中、自豪地朗讀,因為廣東話很動聽,是珍貴的中國文化。」
著名漢學家閔福德(Prof. John Minford)接受本刊專訪時直言,香港年輕人對廣東話的態度,令他震驚。「我請學生用廣東話念詩,他們都念得很快,彷彿感到羞家——學校的教育令他們以為廣東話是次等語言。於是我對年輕人說:不是這樣,請慢慢念,樂在其中、自豪地朗讀,因為廣東話很動聽,是珍貴的中國文化。」
信報財經月刊
漢學家閔福德:廣東話悅耳 簡體唐詩冒犯我
許多中小學已實施「普教中」,但被質疑用普通話學中文等同「用外語學中文」,事倍功半,長遠更導致廣東話沒落。
著名漢學家閔福德(Prof. John Minford)接受本刊專訪時直言,香港年輕人對廣東話的態度,令他震驚。「我請學生用廣東話念詩,他們都念得很快,彷彿感到羞家——學校的教育令他們以為廣東話是次等語言。於是我對年輕人說:不是這樣,請慢慢念,樂在其中、自豪地朗讀,因為廣東話很動聽,是珍貴的中國文化。」
廣東話與港人身份認同密不可分,本身也具文化價值。閔福德對香港不陌生,八十年代起在澳紐、中港台的大學教中國文學和翻譯,前前後後在港生活15年,分別於理大、嶺大、港大和中大翻譯系任教,曾翻譯多部香港文學作品。他能聽懂粵語,認為是中文的一種美麗形態(a beautiful form of Chinese)。「也斯每次朗讀自己的作品,都是用廣東話。他認為廣東話是動人的語言,也接近古韻,我很同意。用廣東話念唐詩會押韻,非常悅耳。」
繁體才是真中文
教育局中文科課程諮詢重申「認讀簡化字」,繁簡之爭引起社會爭議。閔福德對此意見強烈:「我認為繁體字是國粹,要珍而重之,不能丟棄。我不排斥簡體字,但我們不應丟棄繁體,繁體才是正常,每個漢字都有其歷史,失去繁體字就失去歷史。如果香港政府推簡廢繁,是大錯特錯!」
他六十年代在牛津學中文時,校方准許學生寫簡體字,但所有閱讀篇章均是繁體字,「我是用繁體字看完的整部《紅樓夢》的!」對於「簡體字較易學」的迷思,他強調是錯誤觀念,「很多時四、五個字弄成一個字,譬如後/后、隻/只,很混亂,繁體字反而更易分辨。」從美感角度,繁體字也無可取締,「我無法忍受簡體字唐詩,實在太醜!就像看到人用四肢爬行,而不是優雅地用腿行路。很冒犯我,傷害我感受!」
他在大陸任教期間,冒着被教育部責罰的風險,鼓勵學生讀繁體。在澳紐教書則嚴格規定要學繁體。「大陸我管不了,但在我地盤,我有責任引導學生認識最好的中國。有些人推說繁體太難,不願學,我一定回答:『不好意思,我是系主任,這就是規矩,不學繁體請轉系。』通常頭一個月民怨沸騰,幾個月後他們就樂在其中,一年後,他們都說:『繁體字太不可思議,是真正的中文!我再也不想讀簡體字。』」
他認為,當前不少內地人希望多閱讀繁體,惟繁簡體已成政治敏感議題,遭當局全力遏止。「我有預感,未來50年愈來愈多字會復繁。隨着城鎮化,教育程度高的城市人有增無減,他們應該學繁體字。 They deserve the best China.」
1 則留言:
David Hawkes/John Minford 的英譯紅樓夢,書名是 The Story of the Stone (石頭記),共五冊,The Golden Days只是譯者(Hawkes 譯首三冊)為第一冊加上的副題。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