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甘えの構造 /The Anatomy of Dependence/日本式的愛 by 土居健郎Takeo Doi




2023.8  李明宗教授似乎不知道這本1971的名作,1993年台灣有翻譯本,詳細参考下文。
Amae (甘え) ──理解日本人行為的關鍵概念

李明宗

曾經寫過一篇〈日本人的精神結構〉,主要的觀點是:日本人對於「形式」的重視遠勝過「本質」,換言之,如果能夠達到形式之和諧與美,比較不考慮事物的本質之價值性,倘若個人行為與社會整體形式格格不入,那就是應該予以排除的異端。

日前翻閱到一篇蠻有意思的文章 ”Amae: A Key Concept for Understanding Japanese Personality Structure”,其主旨可與我的看法互補詮釋。該文作者是鼎鼎大名的Takeo Doi (土居 健郎 1920 – 2009) ,他是東京大學精神病學系的榮譽教授,由於曾有長時間在國外研究與行醫的經驗,因此頗能做跨文化的思考與比較。

他最知名的代表作為 The anatomy of dependence: The key analysis of Japanese behavior (1973),該書主要就是在論述Amae (甘え) 這個概念,意指某種情感的陷溺,無意識地依賴他人(父母、夫妻、或老闆等),因此行為會表現出壓抑與屈從,甚或見風轉舵,因為渴望能獲致注意與關愛,極度逢迎地欲求被團體接納與認可,不論是家庭、社區、公司、乃至國家。

倘若「依賴他人的慈悲」之心態誇張深化,往往就會使40的婦人表現出像15小女生般,期能讓人憐惜疼愛。男人也會在強勢的權威前表現得像可愛的小孩 (Kawaii  かわいい)。

Amae 在個人主義不彰的集體性社會發揮基礎性的功能,它有助於維護與創造任何團體中和諧的互動關係,或許因此,很少見到日本人相互爭吵對抗,它是維持日本社會平和與融洽的重要工具。

Takeo Doi教授認為並不是只有日本才有Amae這樣的特質,但就他所知,似乎少有國家的語言像日本一樣有個固定的詞彙即可描述此心態,相較之下也反映出日本人這種傾向更為強烈。

如果用中文表達則略如:撒嬌、逢迎、屈從、壓抑、自制、依戀、依賴、依附、服從等之綜合。

但我們若進一步思考,任何文化或國家的小孩都欲求父母關愛,大多數人也都希望被團體接納與認可,但何以日本人Amae特質格外強烈呢?或許正因為其集體主義與父權主義的威權性極強,因此,個人是不重要的,個人只有在融入群體時他的生命才有意義,這就是維護社會整體形式的和諧。否則個人一旦被團體排斥,他就會成為孤零無依的「非人類」,基於此心態,活著時豈能不戰戰兢兢地維持良好的群我關係呢!或許這就是常會有「集體理盲」的狀況發生的原因吧!

其實,我只是在做理論性的思考,我不敢五十步笑百步,客觀言之,「集體理盲」的狀況很多國家都有,只不過成因不盡相同罷了,這當然也是個值得虛心研究的課題。



//
 2014今天讀紐約時報科學版介紹近20年來,味覺的科學突飛猛進,許多新味道繼酸甜苦辣被"界定:

Today, savory, also called umami,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basic taste, the fifth. 
這umami是日語"甘"的意思,

它在精神結構研究和社會關係上,也有著名的說法:
 甘えの構造 /The Anatomy of Dependence/日本式的愛  by 土居健郎Takeo Doi


Takeo Doi
  • 土居健郎 - Wikipedia

    ja.wikipedia.org/wiki/土居健郎
    Translate this page
    土居 健郎(どい たけお、1920年3月17日 - 2009年7月5日)は日本の精神科医、精神分析家。東京大学名誉教授、聖路加国際病院診療顧問。東京生まれ。東京帝国大学 ...
    略歴 - ‎著書 - ‎共編著 - ‎翻訳
  • 甘えの構造 - Wikipedia

    ja.wikipedia.org/wiki/甘えの構造
    Translate this page
    甘え」の構造』(土居健郎著、弘文堂、1971年出版 ISBN 4335651066)は、代表的な日本人論の一つである。英語版「The Anatomy of Dependence」は1973年 ...


  • 日本式的愛
    作者:士居健郎
    譯者:黃恆正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1993/

    《日本式的愛》

    「依愛」
     「依愛」原指所有正常的嬰兒對母親所懷有的感情:依賴、撒嬌。嬰兒在精神上渴望依偎著母親,沉浸在縱容的母愛中,不願離開溫馨的母子生活圈子,而投入客觀的現實世界裡。這種感情後來漸漸發展延長,擴及成人的生活,形成了一個人對別人和現實世界的態度。

     在本書中,「依愛」主要是指被動的愛情需求(希望被人喜歡,希望被人愛護,希望被人關愛)。這與西方社會中主動的愛情需求大相逕庭。在日本述會中,互相體認被動的愛,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他們的社會中瀰漫著「依愛」的心理,這種心理似乎已經形成了他們人際關係上最重要的一個特質。

     在他們最親密(如父母,至親好友)的生活圈裡,這種心理,總是被予以寬容的。他們行為上有時故意表現的孩子氣,藉此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愛。然而,當「依愛」的心理擴及社會關係上時,其過程不一定能進行得順利,有時會遭受到挫折和扭曲,而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如鬧彆扭、埋怨、操心等等。這些由同一基本心理--「依愛」--衍生出來的情緒,本身並不是不好的,它是一種重要的心理作用,少了它,精神無法茁壯﹔但如果沒有是到的處裡,也會在日後形成精神上的變態。

     本書教你了解「依愛」的特質,並發現它在日本社會中扮演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土居健郎

     生於東京,東大醫學院畢業,曾任東大醫學院教授等職,日本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

  • 日本式的愛-目錄導覽說明

    • 第一章「依愛」的構想
      第二章「依愛」的世界
      第三章「依愛」的邏輯
      第四章「依愛」的病理
      第五章「依愛」與現代社會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