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古羅馬的榮光I

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

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



地中海周邊的世界是古代文明的搖籃。這裡曾創造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法律、史詩和城市生活。本書所收資料希望能幫助大家認識這個古代世界。

  全書共分三部分:兩河流域與埃及;希臘與羅馬;研究概況、史料和史料選譯集的介紹。

  內容涉及當時的語文、政治、法律、軍事、哲學、史學、文學、社會、經濟以及與中國的關係。另有附錄討論世界史的問題,希望藉世界史的討論,喚起國人對其他文化傳統認識的興趣和注意。

譯著者簡介

邢義田

  台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夏威夷大學博士。現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

古羅馬的榮光I

作者:邢義田編譯

出版:1998 . 出版社:遠流出版


內容大要

如果您想知道古代的羅馬人如何經營一片成功的事業,如何成家,如何看待婦女,如何養育兒女,如何避孕,如何從飛鳥卜知自己的命運,又如何享受人生,那麼打開這本書就對了。

本書選譯的百餘件資料中有農莊經營密訣、工商大亨談投資、婚約、離婚協議書、名哲談夫婦之道、避孕妙方、名詩人談鬥獸場中的偷情術、占卜術、豪門晚宴、甚至還有幾道好菜的食譜……。

當然,或許您也想知道:古代羅馬人是如何興起,如何成就一個曠古絕今的大帝國,又如何走向滅亡。這本書藉著羅馬人留下的歷史記錄,由羅馬人親自告訴您──他們的興亡故事。

譯者介紹

邢義田,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博士(1980),現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除本書外,相關著作尚有《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台北:聯經,1987)。


目錄

總序 余英時

自序 邢義田

第一章 史料、史學與工具書

第一節 史料與史學

1.史學概說

2.共和及帝國時期重要作家簡介

3.法律史料

4.銘刻史料

5.草紙、木牘、羊皮紙、陶片文字史料

6.錢幣史料

7.考古與遺址

第二節 工具書

1.入門指南

2.辭典

3.地圖

4.期刊

5.英譯史料集

6.中譯史料及史料集

7.光碟資料庫及資訊網路

第二章 早期社會

第一節 羅馬城與建邦傳說

2.1:1羅馬城位置的優越性

2.1:2建邦傳說

第二節 以農牧為主的經濟生活

2.2:1從文字源起看農牧生活

2.2:2魯馬曆──以耕戰為主的生活

2.2:3羅馬的農民曆

第三節 十二表法中所見的早期社會

2.3:1十二表法

第四節 羅馬與外來文化

(一) 伊特拉士坎文化

2.4:1伊特拉士坎人的來源

2.4:2羅馬人借取伊特拉士坎文

(二) 希臘文化

2.4:3西比蘭神諭

2.4:4醫療之神艾斯庫拉皮斯崇拜的傳入

2.4:5卡圖對希臘文化的態度:傳統與新文化的衝突

本章參考書

第三章 共和時期

第一節 城邦的政治組織

3.1:1組織概況

3.1:2百人連大會

3.1:3監察官的職權

3.1:4何騰夏法

3.1:5西塞羅的"理想國"

第二節 外交與征服

3.2:1羅馬與拉丁同盟盟約

3.2:2羅馬與艾奎人的盟約

3.2:3羅馬與迦太基的和平條約

3.2:4公民權的授予

3.2:5西元前196年羅馬允許希臘城邦自主

3.2:6歸還開銳提艾市的財產

3.2:7德爾斐市免稅與自治

3.2:8為德爾斐市使者緝兇

3.2:9公民軍隊的徵召

3.2:10軍隊組織與裝備

3.2:11羅馬的凱旋式

3.2:12西元146年迦太基與科林斯的毀滅

3.2:13非洲的征服者──斯基皮歐

3.2:14科林斯的陷落

3.2:15還願建海格力士廟紀念碑

第三節 殖民

3.3:1傑尼提外.裘利亞殖民城鎮特許狀

第四節 羅馬的興起:波利比烏斯的看法

3.4:1羅馬與迦太基在制度與國力上的比較

3.4:2羅馬興起的原因:羅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

本章參考書

第四章 從共和到帝國

第一節 共和末期的社會轉變與衝突

4.1:1殖民與大農莊的興起

4.1:2奴隸起事

4.1:3格拉古兄弟的改革

4.1:4格拉古兄弟改革期間及以後的土地分配界碑

第二節 黨爭與共和精神的沒落

4.2:1 一個保守派眼中的貴人黨與民黨

4.2:2 共和精神的沒落──卡提尼納的陰謀

第三節 從西塞羅書信看共和晚期政爭

4.3:1友人書,西元前51年10月

4.3:2友人書,西元前50年8月約5-10日間

4.3:3致阿提庫斯書,西元前50年12月17日

4.3:4致阿提庫斯書,西元前50年12月25或26日

4.3:5致阿提庫斯書,西元前49年1月22日

4.3:6致阿提庫斯書,西元前49年2月8或9日

4.3:7致阿提庫斯書,西元前49年3月1日

第四節 羅馬與行省

4.4:1凱撒在高盧

4.4:2包稅商在行省

4.4:3羅馬官員在行省

4.4:4包稅商與官員

4.4:5西塞羅控訴貪官(1)

4.4:6西塞羅控訴貪官(2)

第五節 奧古斯都與第一公民制

4.5:1塔奇土斯論從共和到第一公民制

4.5:2帝國的藍圖──麥奇納士的建議

4.5:3奧古斯都的"功業錄"

4.5:4從蘇東尼烏斯《十二凱撒傳》看奧古斯都的形象(邢義田)

4.5:5韋斯巴息阿魯斯"皇帝"的權力

4.5:6米勒著《羅馬世界中的皇帝》讀後(邢義田)

4.5:7從比較觀點談談秦漢與羅馬帝國的"皇帝"(邢義田)

本章參考書

第五章 帝國時代的社會

第一節 城市

5.1:1羅馬帝國城市概說(A. H. M. Jones)

5.1:2一世紀時羅馬城的規模

5.1:3龐培城的選舉標語

5.1:4馬拉卡城鎮特許狀中的公職選舉

第二節 社會階級

(一) 元老階級

5.2:1夸德拉特斯墓誌

5.2:2維同尼魯斯墓誌

(二) 騎士階級

5.2:3裘利阿魯斯墓誌

5.2:4卡比投還願碑

(三) 奴隸

5.2:5塞尼卡論奴隸

5.2:6裴特龍尼安法

5.2:7不得任意殺害奴隸令

5.2:8不得迫女奴為妓令

5.2:9不得殺害奴隸令

5.2:10主人遭奴隸報復

5.2:11奴隸墓誌

(四) 解放奴

5.2:12釋奴文件

5.2:13米盧拉墓誌

5.2:14解放奴為庇主立碑

5.2:15庇主為解放奴立碑

第三節 公民權的擴大

5.3:1阿爾卑斯部落獲得公民權

5.3:2小蒲林尼上書為他人求取公民身份

5.3:3卡拉卡拉皇帝普遍授予公民權令

第四節 婦女與兒童

5.4:1婦女監護制

5.4:2監護法

5.4:3婦女與婚姻

5.4:4離婚協議書

5.4:5兒童在法律上的地位

5.4:6鼓勵生育

5.4:7生育與人口調查

5.4:8兒童養育

5.4:9貴族兒童的教育

5.4:10城鎮學校

第五節 生活與娛樂

5.5:1食譜舉隅

5.5:2住屋

5.5:3龐貝街頭的廣告

5.5:4生日慶祝

5.5:5節育與墮胎

5.5:6上流人物的喪禮

5.5:7貧人的喪葬互助會

5.5:8公共浴堂

5.5:9賽車英雄

5.5:10賽車場:偷情聖地

5.5:11比武、鬥獸與民心

5.5:12武士迷的街頭留言

5.5:13塞尼卡對比武鬥獸的批評

本章參考書

( II )

總序 余英時

自序 邢義田

第六章 帝國時代的經濟

第一節 城鎮的經濟生活

6.1:1羅馬帝國城鎮的經濟生活(A. H. M. Jones)

第二節 農業

6.2:1大農莊毀滅了義大利

6.2:2大農莊的經營

6.2:3租佃制的興起

6.2:4埃及的土地租約

6.2:5義大利的國有牧羊場

第三節 工商業

6.3:1圖迭塔尼亞的出口

6.3:2塞納達的出口

6.3:3艾沙利亞的鐵礦

6.3:4埃及紙草的生產與出口

6.3:5普德歐里的商務會館

6.3:6地中海上的航行──保羅到羅馬的行程

6.3:海外貿易──阿拉伯的香料

6.3:印度貿易

第四節 戴克里先的經濟改革

6.4:1戴克里先限價前的通貨膨脹

6.4:2戴克里先的限價令

6.4:3遵守限價令誓詞

本章參考書

第七章 軍隊與法律

第一節 軍隊的佈署與來源

7.1:1奧古斯都時代的軍事佈署

7.1:2二世紀中的羅馬軍團名單

7.1:3兵源

7.1:4新兵名單

第二節 軍隊的訓練

7.2:1訓練──一位猶太史家的觀察

7.2:2哈德良皇帝視查部隊訓練之訓話

第三節 軍隊的任務與待遇

7.3:1駐在雯都蘭達的邊防軍

7.3:2邊防士兵的非戰鬥勤務

7.3:3士兵待遇──西元一世紀一位軍團騎兵的收支

7.3:4退伍權利狀

第四節 軍隊特色與帝國政治

7.4:1羅馬帝國軍隊常備職業化的特色(邢義田)

7.4:2漢代中國與羅馬帝國軍隊的特色(邢義田)

7.4:3羅馬帝國禁衛軍、地方軍團和一世紀前期的皇位繼承(邢義田)

第五節 法律的性質

7.5:1西塞羅對法律性質的看法

7.5:2羅馬法的性質和組成

第六節 法律的分類

7.6:1羅馬身份法的分類

7.6:2羅馬物法的分類

7.6:3羅馬法中的行為法

7.6:4法律的性質和分類

第七節 法律的原則

7.7:1羅馬法的一般原則

7.7:2法律的精神與文字──西塞羅的觀點

7.7:3法律的精神與文字

7.7:4習慣和法令的關係

7.7:5刑法的原則──不連坐

7.7:6有關證據的原則

本章參考書

第八章 宗教與文學

第一節 城邦宗教

8.1:1魯馬制訂城邦祭典

8.1:2卡比投山神廟的重建

8.1:3皇帝崇拜

8.1:4對羅馬和奧古斯都祭司的獻碑

第二節 許願與還願

8.2:1攻敵許願

8.2:2向邱比特許願

第三節 隊裡的宗教活動

8.3:1三世紀軍隊的祭祀曆

8.3:2軍團士兵的還願碑

第四節 東方宗教的流行

8.4:1埃及艾西斯崇拜的入教過程

8.4:2帝國各地的宗教崇拜

8.4:3對塞比利神的崇拜

8.4:4對敘利亞魚神阿塔格提斯的崇拜

8.4:5一個基督徒眼中的異教

第五節 禁忌、詛咒和占卜

8.5:1禁忌舉隅

8.5:2詛咒

8.5:3邪占禁令

8.5:4命運占卜

8.5:5鄉間歛財的術士

第六節 文學

8.6:1魏吉耳的史詩──《艾涅得》

8.6:2歐維德的《變形記》

8.6:3佩特龍尼烏斯的〈特瑞馬丘的晚餐〉

本章參考書

第九章 羅馬帝國的衰亡

第一節 三世紀以後帝國的困局

9.1:1禁衛軍拍賣皇位

9.1:2軍人弒帝下的無政府狀態

9.1:3日耳曼蠻族的入侵

9.1:4蠻族進入羅馬帝國和軍隊

9.1:5內戰對城市和鄉村的破壞

9.1:6城市公職成為強迫義務

9.1:7日益沉重的經濟負擔

第二節非基督教史家看羅馬的衰落

9.2:1馬奇尼魯斯的看法──傳統道德的淪喪

9.2:2若西穆斯的觀察──絕棄傳統諸神導致衰亡

第三節基督教作家看羅馬的衰亡

9.3:1聖.奧古斯丁論羅馬城的陷落

本章參考書

附錄:世界史問題

1. 一個世界史的新結構

──麥克尼爾二十五年後的反思(W. H. McNeill)

2. 面對新世界

──《一個世界史的新結構》譯後(邢義田)

3. 麥克尼爾世界史新架構的局限

──兼論"文明"的自主性(周樑楷)

度量衡名詞表

錢幣單位表

羅馬皇帝簡表

羅馬、中國大事對照年表

譯文資料表

西中譯名對照表

索引


自序

距離這本書第一卷(《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6 年)的出版已經十個年頭。十年來,在研究秦漢史之餘,抽空翻譯了一些羅馬史的史料和相關的論文。譯文累積約六十餘萬言,集為第二卷──《古羅馬的榮光》。 多年來的一樁心願算是了卻。這個心願就是希望引發更多的人,從源頭上去了解和欣賞西方古代的文明。最起碼,在大學修習羅馬史的同學,除了教科書,能因本 書,接觸到一些原始的資料,找到進一步探索的指引。

我對希臘、羅馬文化的興趣,是出於少年時代一份十分羅曼蒂克的情懷。這種 情懷的來源,已如昨日之夢。大約是在中學時,上美術課和參加美術社的活動,常對著石膏像練習素描。石膏像那種線條的美,使我有捉捕不完的感覺。直到今天, 仍然覺得希臘人對"美"和"力"的呈現,是後人難以超越的。中學時代,曾著迷於"木馬屠城記"一類的電影。電影中的英雄和美人,對我而言,就像是力和美的 化身。羅馬人是希臘文化的俘虜,在藝術上無非也是追求力和美。中國有自己的藝術傳統。在中國,我找不到維納斯和馬可.奧利留雕像那樣的傑作。這也使得我肯 定相信,世界上偉大的文明絕不止中國。 中學時代的素描習作早已無影無蹤。現在能找到的一幅是大學時代的舊作。那時在台北不容易看到印刷精美的刊物,《生活》(Life)大概是印得最好的大型畫 報。六十年代,《生活》雜誌曾不斷刊載有關埃及、希臘、羅馬文物的報導和圖片。新的買不起,周末就將一星期省下的飯錢花在牯嶺街的舊書攤上。回家抱著字 典,細細讀每一篇報導,品味每一幅圖畫。興緻一來,也描繪幾筆。為了紀念那一段為希臘、羅馬餓肚皮的日子,決定用一張舊作當裡頁插圖(彩圖1)。

我 當學生的時代,台灣歷史系的訓練和"美"是絕緣的。師長告訴我們要科學、理性、不帶成見。幾十年來,作為歷史的學徒,寫了不少合乎科學,依據理性,冷冰冰 的論文。裡面有政治的因素,社會、經濟、思想的因素,就是缺少"情"和"美"的挖掘。更遺憾的是,當我將羅馬史的譯稿整理出一個頭緒,赫然發現我的羅馬, 竟然不再有少年的我。政治、社會、經濟、法律、軍隊佔據最大的篇幅。羅斯托夫茲夫在《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初版的序言裡,曾遺憾地表示:談羅馬的社會、經 濟,卻沒有給精神、思想、藝術留下篇幅,就不可能完整了解那個時代。我現在也陷於同樣的遺憾。

這些年來,英譯的羅馬史料集很 多。其中較為全面,也最方便的應屬李維思(Naphtali Lewis)和任厚德(Meyer Reinhold)所編的兩卷《羅馬文化資料選讀》(Roman Civilization: Selected Readings, 1966年二版,1990年三版)。本篇在選材上曾參考這一選集。有些英譯意義不易確定的地方,曾參考不同的譯本,有些查考過拉丁的原文。本篇也收錄了一 些上述選集以外的資料。謝爾敦(Jo-Ann Shelton)所編《羅馬社會史資料選》(As the Romans Did: A Source Book in Roman Social History, Oxford, 1988)所收資料角度與上書不同。本書〈生活與娛樂〉一節即參考此書而來。此外,如英國雯都蘭達的木牘文書則是根據新近的考古報告和出版。

中 國史有廿五史為基本文獻。廿五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歷史上各時代的基本輪廓。可是西方古代沒有這樣的官修史書。可靠的歷史文獻在各時代分佈很不平均。以 羅馬史為例,共和末至帝國初期,不論文獻或考古資料都較為豐富,二、三世紀以後變得極為貧乏。尤其是羅馬以外行省的情況,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