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
《美國講稿》( Lezzioni Americane)蕭天佑,南京:譯林, 2001
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吳潛誠校譯,台北:時報, 1996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 楊德友譯,遼寧教育, 1997
在日光與月光受阻的地方例如百葉窗已經放下的地方,從日光或月光不能直接照到僅循由它們的反射光觀察光線,在光線與暗影界限不清處望向金色群山頂 峰,當光線照著彩色玻璃,看玻璃產生反光……一切物體與現象,不論它們由什麼物質構成,在什麼情況下發生,只要我們的視覺、聽覺等感到它們不確切,不清 楚,或者不尋常。
卡爾維諾說,萊奧帕爾迪是見證者,描寫朦朧狀態的詩人,正是最精確的詩人,也就是說,這種精確,既是感知上的,也同時是文字上的,詩人善用他的眼睛、耳 朵、手,捕捉且寫下最幽微的感覺。但這樣顯然還不夠,卡爾維諾繼續說,就為了追求不確切之中的美,變成了對變化、明暗、運動等的持續觀察:
日光與月光在城市裡非常好看,非常感人,因為它們在城市裡被陰陽分割,有些地方明暗相間,有些地方光線逐漸由強變弱。例如在房頂上,有些地方日月都照不到。這種美的感受還包括光線的變化、光線的昏暗、看不清以及因此而導致對看不清的東西隨意進行幻想。
並且,觀察會繁衍,某種風格的形成,沒有遠近輕重高低明暗,如此模糊曖昧,卻完成了準確。這正是卡爾維諾用以告訴我們,什麼是達於寫作精確的例子,而不明確的創作生涯好比魔術時刻,如果有心,總能持續捕捉下去。我們繼續完成卡爾維諾所引的句子,於是:
在目光可以望到的遙遠的地方,這時的景象也很好看,那是因為它給人一種無法確定距離的感覺。萬里無雲的天空也是如此的。因此我要指出,變化之美 感、模糊之美感,當在廣闊之美感、無變化之美感之上……或者從同一角度既看得到天也看到大地,望著它們一在上一在下既分離又連接時的那種感覺更美好。
是的,在創作的舞台上,魔術時刻正施以超現實、寫實、新寫實、魔幻……曝光的手法,真實時間這會兒潛進虛構人生,給予我們一種全新的感受,這一刻,再確定沒有,我看見自己走向小說。
1985年卡爾維諾因腦溢血過世....."----
美國詩人康明斯(E.E.Cummings,1894-1962)的詩《春天像一隻也許的手》(Spring is like a perhaps ha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