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靈簡史─文化台獨筆記
作者:李喬
出版日期:2010/12/15
ISBN:9789866183041
定價:250元
特價:8折2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為李喬先生2010年最重要的文化論著,也是他一生苦苦思索台灣現狀未來、源源吸納文化思想大海,再予以濃縮提煉而成的「心要」。
全書暢談作者成長、創作與文化探索的心路歷程,包括對文化意涵的勾微、文化現象的觀察,以及對中國文化和台灣文化的批判;特從文化面深入追索「台灣獨立」的理論、實踐與願景。而歸於「台灣獨立是唯一幸福前景;文化底台灣獨立才能真正獨立」的結論。
全書內容豐富而不駁雜,深刻而不晦澀,兼具文學和學術趣味,是一本適合高中以上閱讀能力的、思考台灣前途的書。
■作者簡介/
李喬,1934年生,台灣苗栗人。戰後第二代作家。已出版《李喬短篇小說全集》十一冊,計兩 百餘篇(加上漏列),共兩百餘萬字。長篇小說十五部、文學論述兩部、文化論述八部、劇本三部、敘事詩一部,總計七百餘萬字(2010年)。部分作品如《寒 夜三部曲》等,已有英日文譯本,或改編成電影、戲劇演出。
曾獲第三屆台灣文學獎(1968),第四屆吳三連文藝獎(1981),台美基金會社科人才成就獎 (1995),第十屆國家文藝獎(2006),行政院客委會客家文化終身貢獻獎(2007),獲頒靜宜大學第一屆蓋夏論壇大師講座(2010),真理大學 第十四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2010)。
氏以小說寫台灣、文化反省台灣為一生職志。
■作者序/
寫在前面
李喬
這本書的浮現,是我生命上偶然中的必然。
二○一○年四月,台灣歷史素材系列小說最後一部《咒之環》完成,七月初出版。那是臨老作者,熔文學文化於一爐,反省台灣人荒涼精神史之作。
由書名不難猜測作者寫作的動機用心。可是,小說結束,兩個主要人物的「去處」,完全出乎作者的初心期望。小說的創作過程中,人物心情行止、情節走向,作者不能干涉太多──那是獨立於作者的自然發展。然而,「結果這樣」,作者心情豈止惆悵而已!
如果問:結果為什麼會這樣?
回答是:作者對於小說背景的感應是這樣:小說作家面對作品,唯一戒律是:不能說謊,必須誠實。
那麼,如何「補救」這篇小說的遺憾?我陷入沉思。
這期間,偶然的,年輕朋友的兩句話,引起我心裡「聯鎖反應」。
其一:十年前在真理大學兼課時的學生,現在是某國立大學博研所學生。在自強號火車上相遇。他說:老師授課的「台灣文化概論」,當時不甚了了;但你那本《文化、台灣文化、新國家》卻是我近年獲益最多的一本書(那本書的前半,是當年「台灣文化概論」的教材)。
一位自日本取得學位的歷史教授,囁嚅一陣後說:我這樣說,請別生氣──你那些文化論述,比小說作品,對台灣的裨補可能更大……
實際上九○年代以後,我的閱讀與思考,十分之六七以上在文化議題。文化的議題與疑題,在我而言,和文學涉獵 一樣十分久遠。具體來看,一九八四年北美四十天之旅,回來後寫了一系列反省台灣人思行的文字,輯成《台灣人的醜陋面》由前衛出版社於一九八八年出版。次年 由「台灣出版社」(美國洛杉磯)的林衡哲醫師主導,於一九八九年在台灣、美國、日本三地同時刊行。
說來慚愧,寫出這類文字時,感性重於理性,只具備一般人文社會常識而已。
約在一九九○年之後十多年,我才始於自我強迫,終而狂熱投入,苦讀文化人類學的書籍,旁及現代民族、國家、 權力、殖民、生態的論述,都是自修苦讀(當然也向多位行家請益),顯然所學不完整。但我努力思考探索,追求體系性理解──這些是我中老年後最美好的一部 分。生命有了這一段,多麼幸運。
回顧二十年來,我已寫下文化、文學的長短論述,計三百三十餘篇(散佚未收入文集的約六十至一百篇),出版文化論集七部、文學論集兩部。文化部分的主軸是:理解文化奧義──思考台灣前途。
我的結論是:台灣獨立是唯一幸福前景;文化底台灣獨立才能真正獨立。
回顧那些說明論述文字,普遍的缺失是:書寫體的語言詰屈贅牙,意思晦澀不明。這個缺失,自己明白,朋友也多所輕責搖頭……
這時刻,文化戰友林衡哲醫師傳令下來:何不把原先艱澀篇章拆散漂洗一番,重寫一部適合高中以上閱讀能力的、思考台灣前途的書!
「寫一部彌補個人遺憾的書。」我心裡的聲音。
是的,回顧一生近五十年文筆生涯,在揮別台灣之前,赤裸寫下對台灣的愛,對台灣年輕一輩的期待,是必要又自然的吧。我這樣下決心。
至於內容與寫作方式,希望給讀者既有脈絡可尋、又像故事情節進行的感受,所以用「自傳化」來敘述──把作者 童年歲月、成長風雨、寫作鍛鍊等寫進去。還有另一用心:原來一個鄉下資質平平的台灣人,經過長年苦思探索之後,一、也會、二、也能這樣追索母土、祖國台灣 前途啊!不困難嘛!
那麼:年輕朋友,大家一起來。
這樣「寫在前面」,也是「留言」。
二○一○年七月十一日,晨七時二十分
二○一○年十月廿二日,晨五時定稿
■目錄/
台灣文化的領航書 黃昭堂序
我的朋友李喬 張良澤序
台灣文化的獨立宣言 林衡哲序
寫在前面
上 篇 行程與鍛鍊
一、成長風雨
二、寫作鍛鍊
三、反抗哲學
四、文化追尋
下 篇 文化與獨立
一、從文化層面啟動
二、名實之辯
三、中國文化批判
四、台灣文化批判
五、文化台獨的路
六、文化台獨行動
七、台灣共和國的描述
我的宗教體會(初稿)
附錄
一、台灣「無色差殖民」的文化現象
二、生命與土地結合,型塑在地美學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